教材研读二题--虞美人、山居秋暝(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论文)

求学站 人气:2.28W

李煜的《虞美人》我极为熟悉,也非常喜爱,但是现在看一看对其诗的翻译,却令我很是吃了一惊:原来我对这首词中“朱颜”一词的理解,一直是错误的。这本参考书上说,“朱颜”指宫女的容颜,而我长久以来的理解是宫廷里陈设的颜色。

教材研读二题--虞美人、山居秋暝(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论文)

然而,我对参考书上的这种理解,还有些许的不服气,于是去网络上求证,结果,持我这种理解的人不少,同参考书上解释的人也多。这令我有些莫衷一是了。

长久以来,我没有想到对“朱颜”一词还有别的解释,它就应当是“红的颜色”。前面是“雕栏玉砌应犹在”,接着便是“只是朱颜改”。作为一个句子来看,改变的当然是“雕栏玉砌”的颜色呀!而从我国的习俗来看,红色是一种吉祥喜庆的颜色,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都是被广泛使用的,比如我们看到的故宫,红的颜色就被广泛的使用。那么李煜所处的南唐的宫廷,想来也应当是广泛的使用这种颜色吧!而李煜通过“朱颜改”三字抒发对失去的故国的感慨,不是顺理成章的吗?

相反的,现在把“朱颜”理解为宫女的容颜,还有几处不好理解。第一,说完“雕栏玉砌应犹在”之后,接着写宫女的容颜,由物到人,在意思上存在较大的跳跃性,在理解上还要转几道弯,其意思似乎是,宫殿尚存,雕栏还在,玉砌未毁,生活在宫中的宫女也许还在那儿生活,但他们的容颜已老了;第二,南唐已被毁灭,李煜难道还认为他的那些宫女生活在原处未动?想来他对人去楼空的现实情况是非常清楚的,杜牧在《阿房宫赋》曾写到“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他的故国老巢早已如一个失去了蜘蛛的蛛网一样,只能落得个在西风残照之中随风飘摇的结局,哪里还有什么宫娥呀?

也许会有人这样发问:“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一般是不着红色的呀,而玉砌也应是它的本色才好。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不过,我们可以试着想象作者的写作思路:他想,宫廷里的“雕栏玉砌”,它们应当还是存在的吧,但那宫殿里着红色油漆的殿柱可能已经是斑驳不堪了。

关于“莲动下渔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的这首《山居秋暝》素来脍炙人口,也是我最喜爱的诗歌之一。

现在因为教学的需要又拿出来重新研读,在备课之中,发现对“莲动下渔舟”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说是鱼船归来,一种是说鱼船起航。究竟作何解,查了半天资料也没有个结果。

我早先是持鱼船归来之说的。《洪湖水浪打浪》中唱到“晚上归来鱼满舱”,这是多美好的一种图景,真有“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的同感。还有,听古曲《渔舟唱晚》,感受优美旋律,体味宁静喜悦的意境,哪里还会想到鱼船月夜起航呢?

然而,现在有人说是渔民们趁月夜去捕鱼,就不得不让我仔细琢磨问题。月夜捕鱼是有的,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就有“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描写。因此说在月夜捕鱼,也不是没有根据。

看来要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只能从诗歌自身提供的一些信息上去思考。诗歌开头一句是“空山新雨后”,后面又写到“明月松间照”,由此可以看出是雨过初晴。天气是傍晚放晴的,不言而喻,白天就是在下雨。下雨的时候,人们不方便出行作业,因此说鱼船晚归理由略显不足。而按照一般规律,人们习惯于在水涨起来的时候撒网捕鱼,也往往能多打捞些鱼,由些看来,下过雨之后,人们趁着月光去捕鱼更符合情理。再来读一读“莲动下渔舟”一句,考虑句子的“下”字,把它理解为“下水”,此时则显得更加恰当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