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9篇

求学站 人气:1.7W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9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⑴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介绍作者:

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此后10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3、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⑵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听范读

⑷个人自由朗读。

⑸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昼:白天。

⑵耘:除草。

⑶耘田:在田里除草。

⑷绩麻:把麻搓成线。

⑸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⑹未解:不懂。

⑺供:参加。

⑻耕织:耕田织布。

⑼傍:靠近。

⑽桑阴:桑树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质疑: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⑵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⑶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可爱、爱劳动)。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老师配乐吟读。

4、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六、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七、知识的延伸

1、说明《四时田圆杂兴》还有60首,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课件)

2、再学习一首(课件)田园诗篇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提供两首诗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习:要求大家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说说诗的意思,并尝试背下来。

夏时田园杂兴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口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3、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

八、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编写了“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

2、学习生字新词。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读懂自然段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好思想。

2、学习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着重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写作准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二)解决办法

运用“弄懂每句话的意思,了解句与句间的联系,归并分层,归纳出整个自然段意思”的方法解决重点、难点。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在初读、导读课文过程中,找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

(三)重点、难点问题,全班交流。

五、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挂板、字卡。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问:你知道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2、简介李时珍。

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一生为穷人治病,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800多中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访问,采集药物标本,行程达一万多里。《本草纲目》被国内人们视为至宝,在国外用法、营、的、日、拉丁文广泛刊印,称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被公认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范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勾划出不懂的地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质疑,教师点播,师生交流。

(1)字(出示字卡)

①读准字音。

诊、症、凑、栽、积累的“累”

②认清字形

拜、籍、酷、载

(2)理解词义。

世代:世世代代,祖祖辈辈。

诊费:看病所收的费用。

完善:完美。

拜访:敬词,访问。

品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判断:断定。

疑难病症:指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流行:传下去,传开去。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四)初步感知自然段的意思,理清层次。

1、铺垫孕伏。(出示投影片)

(1)自学。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2、教师点拨,理清层次。

第1自然段:讲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第2、3自然段:讲李时珍立志学医。

第4、5、6自然段:讲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第7自然段:讲《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著作。

(五)课堂练习。

1、组词。

栽()择()纲()珍()

载()译()钢()诊()

2、填空。

(1)。

查带点字要查部首再查几画选正确解释

记载①年.()②记在书报上。()

严寒酷暑①残酷。()②极,程度深。()

(2)选择恰当的词填写在括号里。

药方药材药物药效药物书

①李时珍暗自记下不少()。

②他一面行医,一面研究()。

③《本草纲目》是一本()。

④他亲口品尝了许多(),判断()。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李时珍》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清了层次,了解文章内容,这节课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轻声读2、3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当时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

(5)从这两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2、齐读第2——3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重、难点)

1、默读第4自然段

2、学生自学、质疑,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话起什么作用?(过渡)

(3)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不全”、“不详”、“不对”)他想编成什么样的?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

(5)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3、齐读第4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

1、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他编成了药物书。

他编成了新的药物书。

他编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

(1)李时珍是药物学家。

(2)李时珍走遍了名山。

2、读课文第4自然段,完成练习。

(1)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的三个缺点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2)完善的药物书应该是记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1——4自然段。

(二)学习5、6、7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前4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5——7自然段的学习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出示幻灯片),先认真地、轻生地读课文,注意药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是怎样做准备的,他是怎样写成的?你有何体会?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习交流第5自然段。(重、难点)

①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②哪句话概括了这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③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

④李时珍为什么要亲自品尝药材?这样做有什么危险?

⑤李时珍为什么要请教医生、农民、渔民和猎人?

⑥读这段后你有何体会?

⑦分层,概括层意。

⑧出示投影(书中画面)学生描绘。

⑨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2)交流学习第6自然段。指名读。

思考:为什么说李时珍“终于”编成了新的药物书?

(3)交流学习第7自然段。齐读。

思考:为什么《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

(三)总结全文。

讨论:

1、课文第7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那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四)课堂练习。

1、选择句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对的打“”

(1)那时候,行(xíng

háng)医是受人鄙视的行(xíng

háng)业。

(2)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决心重(chóng

zhòng)新编写一部完整的药物书。

(3)李时珍在给病人看病时,特别注意积累(lèi

lěi)经验。

2、根据课文内容填上合适的词语。

(1)李时珍是伟大的()和()。

(2)李时珍不怕(),不怕(),走遍了产药材的名山。

(3)李时珍整整花了(),终于编写了一部()的药物书——《》。

七、板书设计

立志学医

11

李时珍

编写原因

积累经验

编书

编写准备

亲自采药

写出巨著

虚心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活动一的内容,第二单元将承接七年级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相关活动,活动一是利用word软件对活动策划方案这样的长文档进行排版,美化,本活动分以下2个阶段进行:

1.排版策划方案:根据阅读的需要,对文档正文、各级标题进行排版,使文档条理清晰。

2.美化策划方案:利用页眉页脚,插入图片等功能对整篇文档进行美化、修饰。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word软件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基础,已经掌握了文字格式修饰和插入各种对象等基本方法,初一所学知识对本节课的段落排版和文章美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与引导。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根据所面临的问题和已有的经验,选择合适的文章排版与美化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的word知识进行实际运用,继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对活动内容全程规划,体验一个完整作品的编排与美化过程,渗透规划思想。

(2)综合运用word知识处理软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通过排版设计与美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表现与发挥。

四、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

掌握段落设置和页眉页脚添加的使用方法,并会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策划方案段落的设计与版面的美化,既要符合书本上的要求,又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房、未经处理的“读书”策划方案word文档一份,完整的“读书”策划方案作品一份。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学校将开展特色班级创建活动,为了配合学校的工作,我们班选择了“读书”主题开展“书香班级”活动,活动负责人已经撰写好了活动策划方案,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份方案的排版。

(教师展示编排好的方案和没有进行编排的方案)

师:同学们更喜欢哪一个方案的排版?

(学生回答第一个)

师:第一个策划方案文档的排版条理清晰,更易于阅读,也更美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给文档进行排版和美化。

(二)讲授新课

1.排版策划方案排版策划方案分为设置正文文字和设置标题格式两部分内容。

(1)设置全文格式

运行word,打开“书香班级策划方案”文档,按Ctrl+A键,选中整个文档,在格式工具栏上设置正文的字体、字号等字体格式。保持选中整个文档,选择“格式”里的“段落”选项,设置正文所有段落的格式。

(2)排版标题设置

选中文章标题,设置标题的字体、字号及颜色。(请一学生上前演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置标题格式),副标题和小标题依次请学生演示。

2.美化策划方案师:同学们可能发现了,我们的这个方案内容较多,不宜与阅读,所以我们可以在文档中插入一些图片装饰来提升文档美观度,并对文字内容进行衬托,在页脚插入页码等内容可以适度辅助长文档的阅读。

(1)插入装饰图片: 在“五、活动内容”后单击,“插入”→“图片” →“来自文件”命令,插入“蝴蝶翻书.jpg”图片。

(2)设置图片格式:右击图片,选择“设置图片格式”设置图片的大小和环绕方式,拖动图片,放在合适的位置。

(1)添加页脚页码:要求学生根据书本上步骤与要求,完成页码的添加。

(三)课堂练习

完成“创新园”里的三个任务:

1.在文档第2页插入素材文件夹中的“书香.jpg”图片,环绕方式设置为“四周型”。

2.为文档插入页眉。

3.尝试用漂亮的字体美化文档标题。

(四)课堂小结小组内评价、交流作品,并找出自己作品中的不足,进行完善与修改。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最后总结补充。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又因为学生对word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进行的很顺利,但学生较为粗心,段落的设置涉及的小知识点比较多,学生不易记住,需多加练习。

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来完成相关任务,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遇到困难或不懂的地方,教师应做细致的讲解与说明。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

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

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以上就是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学案例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的是二百年前美国独立不久,为了捍卫主权与外国作战,急需定制4万多只毛瑟枪,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在当时有限的制造工艺下,与总统签订了生产合同的发明了标准化的生产方式的经过。简单介绍了标准化在现代大工业生产中的意义。揭示了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的深刻道理。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文中的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认识分号对于理解文章要点的作用。比如说惠特尼制造标准间的好处,用两个分号表明有三条好处。

3.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一些重大的发明人和相关的发明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人类的历史上,有很多发明家为人类的进步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名字被载入史册,你们能举例说一说吗?(学生交流材料),有一个人的发明,却看不见,摸不着,他是谁呢?他到底发明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悟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介绍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

三、研读课文

1.18世纪以前,毛瑟枪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机械装置,文中哪儿写了制作的复杂?

(生:第三自然段)(出示课文段落)

请把机械制作的复杂读出来。(指名读,如学生不能读出表示复杂的语气教师可范读。)

(十分复杂、自己一件件、自己安装、并不完全一样、如果只能)

2.还有那些困难?

(生:数量大、时间紧迫、需要大量铁匠。)

指导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相应的语气。

3.面对这么多的困难,惠特尼挺身而出。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他究竟发明了什么?

(生答:惠特尼发明的是一种方法标准化。)

4.标准化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让我们再回到二百年前,看看这个事物诞生的过程。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2~9自然段,看看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5.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做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

全班交流这两种做法的不同之处。

原来制作方法:(制造)一件件打制、自己安装(生产)零件尺寸不同、单枝生产(修理)按原零件大小打制

标准化做法:(制造)零件制造简便(生产)批量生产、组装简便(修理)修理简便、随意换相同零件

(每一枝毛瑟枪都是铁匠师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装的。每一个零件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一样,如果哪一个零件坏了,只能请铁匠师傅再按原来零件的大小打制一个。)

(零件制造起来简便;可以批量生产,组装简便,可以从各种零件中随便抽取,不存在两种零件不能配合的情况;修理简便,某个零件坏了,从那种零件中的一堆中随便拿一个换上就行了,不用另外打制。)

(1)(指名读句子)大家注意到了吗?介绍标准化做法的三个好处的句子之间运用了怎样的标点符号?(分号)

这三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可以用分号隔开,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自己总结)引导学生初步联系使用分号。

(2)通过刚才的比较,你们知道标准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做法吗?

(学生可自己总结,也可以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教师出示句子成批生产同一标准的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个个生产的物品,变成批量化生产了。)

6.标准化的做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呢?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标准化的意义。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交流。

四、总结全文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具有故事性的说明性文章,要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文中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在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教学中,可以将惠特尼的标准化做法和铁匠师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装的做法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深刻感受到标准化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本课的设计层次清楚。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后的资料和自己在刻下查找的资料,自己探索问题,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这节课能以学生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自学、交流,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不难,学生容易理解,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毛瑟枪制作的艰难,为后面理解课文打好基础,使学习水到渠成。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内能

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预习检测】

1. 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 。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 和 。

5.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 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 改变内能的。

6.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

20xx九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

___能.

7.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8.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7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

1) 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

2)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____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_____,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内能。 3) 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动能越_____,内能越________。

4) 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_____(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_______。

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 学生活动二:改变内能的方法

1、小组讨论: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

小结:⑴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___和_____,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热传递的实质是________;做功的实质_________。

⑵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低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差)

2、演示压缩空气引火仪的实验:

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

原因: ,

说明: 。

3、实验:在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原因 ,

说明 。

小结:⑶ 对物体做功,内能 ,温度 ,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物体对外,内能 ,温度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 学生活动三:群策群力

1、1分钟竞赛:举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

2、讨论达成共识: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温度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⑵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可能)改变?

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⑴物体内能的变化(一定、不一定)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

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热量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物体温度的变化?

★ 学生活动四:学生阅读:地球的温室效应

1)什么是温室效应?

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㈡能力训练点

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㈢德育渗透点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㈣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二、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

导读法

㈡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㈡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㈢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㈠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

㈡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七、教学步骤

㈠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㈡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㈢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㈣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㈤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1.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通灵之意

(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很美)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㈥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一块仙石——迸裂产石猴——成王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第一课时 有趣的游戏(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

3、交流感受,学习提问。

教学重点:说清楚游戏怎样做,怎样有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游戏”

1、师带学生做“我说你做”的游戏。

2、这个游戏可不可以一个人自己玩呢?(请生试着自已说自已做,然后谈感受)

3、老师小结:做游戏至少要有两个人以上才能玩,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做游戏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还能让我们交上朋友。老师能和你们做朋友吗?(握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和我的好朋友一块做游戏,说游戏,好不好?

二、大家一起“做游戏”。

1、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有趣的游戏,这个游戏叫“贴鼻子”。(介绍玩法,而后组织学生玩“贴鼻子”的游戏。)

2、同学们都笑得好开心,你觉得刚才玩游戏的时候,谁最有趣?

(游戏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听、玩和自己的观察,感受游戏的是“怎样玩”和“怎样有趣”的,为后面的“说”作铺垫。)

三、分享快乐“说游戏”。

1、快乐要和别人一块分享,今天晚上你回到家里,就把这个有趣的游戏说给妈妈听,好不好?想想,你要告诉妈妈,你们今天做过的游戏怎样好玩,怎样有趣,那该怎么说呢?

2、师生扮角色进行情境对话表演,其间教师相机指导,反馈纠正学生在表达中出现的问题。

3、师生共同小结:①先介绍是什么游戏②再说说这个游戏怎么玩③最后讲讲玩的时候怎么有趣,为什么大家会哈哈大笑。

四、合作交流“学游戏”。

1、你们还玩过什么游戏呢?

2、呵,你们会玩的游戏可真多!把你的快乐和大家分享吧。现在,你愿不愿意把自己玩过的游戏说给大家听听?老师有个建议,你们看这样做好不好:你们先在小组里说给自己小组的同学听听,大家呢,要认真地听,看看谁说的游戏最有趣,你们就选他作你们小组的代表,待会上讲台说给大家听,好不好?

3、小组为单位,交流游戏怎么玩,怎么有趣。

4、推选代表把组内最有趣的游戏介绍给全班同学。(师:发言的同学说完之后,你如果还是没弄清楚游戏是怎么玩的,你可以继续问他。)

5、小朋友,会玩也是一种本领哟。今天同学们介绍的游戏你都会玩了吗?如果还有你很想玩又还不会玩的游戏,快找他问一问吧。(下位自由交流)

五、儿歌升华“乐游戏”。

1、做游戏,真有趣。游戏给我们还来了快乐,游戏使小伙伴更加亲密。今天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块做游戏,说游戏,非常地快乐。就让我送一首儿歌给大家作为礼物吧。要不要? 请大家注意听,这样才能收下我的礼物哟。

2、师诵儿歌:

做游戏,真有趣,大家一起多开心。

小伙伴,快快来,我们一起玩游戏。

你笑,他叫!好朋友们哈哈笑!

哈哈——!

3、指名读。齐读。

4、看来,我的礼物同学们都收下了。谢谢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要求: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划“竖勾”和1个偏旁“提土旁”。

2. 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预习要求:

1.中找出本课要学的生字,做上记号。

2.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3.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熟为止。

[设计说明: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保障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完成预习任务。]

课前准备:

1. 本课挂图

2. 词语卡片: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熟字卡片:棵

3. 录音带:儿歌《一边大,一边小》

4. 把本课生字卡片贴于黑板上。(拼音部分折叠起来。)

一、认读生字词

1. 昨天你们在家预习时都作了哪些工作?本课的生字都会认了吗?老师把生字上的拼音都去掉,再把他们从书上搬到黑板上,你们还会认吗?自己认认看。哪些字你记不起来了,你可以看看书,或者向你的同座请教一下。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检查,发现不足之处及时弥补。老师向学生提示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初步培养遇到困难主动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你再读这些生字时发现那些字音不容易读准?提示一下同学们。

[设计说明: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己找出难点,并提示其他同学,培养其成就感]

3. 认读生字卡片。

4. 这些生字组成词语以后,你还会认吗?(读词语卡片,读完后贴于黑板上)

[设计说明:初步建立字词概念;给生字变换语言环境,巩固识字。]

5. (出示挂图)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设计说明:初步渗透看图方法——从整体到部分]

6. 对照图,再读词语卡片,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把词语卡片贴于对应的事物旁边。)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文字与图画相对应,词义自然理解。]

7. 用一句话说说,图中都有些什么?

[设计说明: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

二、学习量词

1. 图中的这些事物各有多少呢?

(1)当学生用上“群、堆”时,先引导学生从生字卡中找出来,再相机点拨,了解他们表示的数量较多。

(2)当学生说到“一棵红枣树”时,出示“棵”字,引导学生说出“一颗枣”后,比较“棵”与“颗”。

[设计说明:教师的提问中避免了“数量词”的术语;充分利用图画帮助理解课文,进行语言训练;在说句的过程中不断复现生字,加强语言和文字的联系。]

2. 我们的课本把这些都编进了一首有趣的儿歌里,不信,你读读看。(学生自由朗读)

三、指导读文

1. 指名读短文。访问其中一名学生:是看汉字读的还是看拼音读的?提示学生读书时,会读得要看汉字读,遇到困难再借助拼音读。

[设计说明:主要目的是读准字音,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2. 听儿歌录音,鼓动学生随着节奏做拍手游戏。

[设计说明:既可作为课中游戏活动,又营造了儿歌的朗读氛围,出示了朗读样板]

3. 这个孩子(指录音)读的好吗?你们可以比她读得更好。同做同学互相读读看。

[设计说明:激发朗读欲望,促进合作学习]

4. 指名读、齐读,老师、学生拍手伴奏。

[设计说明:拍手伴奏的方法即可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可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节奏,符合本课特点。]

四、理解短文,指导说句

1. 看看课题“比一比”,到底在比什么呢?

[设计说明:在充分的读文后,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比大小,比多少。]

2. 指导说句:________比________多,________比________少。

________比________大,________比________小。

[设计说明:此练习既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又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