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学课堂问题的设计

求学站 人气:3.22W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问题设计在教学中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因为问题是教学活动的载体,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才能有效地启动,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新课程的标准也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关数学课堂问题的设计

问题是数学思维的起点,使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最佳纽带。因此,问题的好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好问题”不但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还可以深入学生的心灵,实现师与生,生与生的情感交流。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设计问题,已经是当前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进行问题设计?根据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必须注重问题的趣味性,渐进性,探究性和针对性等基本内容。

一、注重趣味性

近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提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我们要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接受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新颖别致,要使学生学习有兴趣,有新鲜感,他才能喜爱你的课堂,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案例一:二分法的引入

师:大家知道的值吗?

生:1.414…..

师:那是有计算器算好的,你想知道计算器是如何运算的吗?

从而引入二分法。

二、注重针对性

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是问题本身的针对性,即所提的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必须从问题中明确反映出来。因此,提出的用语必须明确、具体,表达清楚,不可含糊其词,使学生不知所措。尽量不要提一些没有任何教学意义的问题,或者学生回答不出的问题,不能达到什么认识的目的,也不具有启发性,可以说很不必要,浪费学生时间与精力。

第二层是指学生是否具有针对性。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当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相适应,这减少学生对自身能力的忧虑,如果某个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多数都不能回答,他就会把问题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逐渐产生厌倦心理,反之,如果所提出的问题没有一定难度,学生不做思考就能答出,那就失去了挑战性,降低了学生的能力,所以提问题对学生要有针对性,因材施教。

三、注重渐进性

渐进性,即提出的问题要有梯度,有层次,环环相扣,能贯穿本节内容的始终,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例如在学习点、线、面的基本关系时,首先要认识平面

问题一:你能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平面感觉的实物吗?

问题二:你是如何理解数学中的平面?

问题三:认识了平面,我们又将如何去画平面?

问题四:点用大写字母表示,直线用小写字母,我们刚学习的平面又将如何表示呢?等等。

通过层层设问,整个问题层次分明,不仅利于学生思维的飞跃,加深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发现与挖掘意识,通过经历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还能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四、注重探究性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是新课改提出的核心理念,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探究,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问题本身具有探究性。

例如,在学习函数奇偶性中,画出函数的图像,以及函数值对应表格

问题一:这两个函数图像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问题二:相应的两个函数值对应表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

问题三:你能用什么式子来概括它的共同特征,从而能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探究、发现、构建概念。

上述通过教材与教学中的一些案例对问题设计作了一些分析,当然在进行问题的设计时,要根据课时内容合理设问,注重问题的自然性,避免人为地创造一些难问题,或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充斥课堂。问题的宗旨是通过问题让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运用,学会反思,学会多角度去理解。这样,整个课堂才是完美的课堂,学生才能真正的进行学习与思考。

TAGS:数学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