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菱形》说课稿范文

求学站 人气:2.22W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数学《菱形》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数学《菱形》说课稿范文

初中数学《菱形》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

《菱形》紧接《矩形》一节之后。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又学习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从教材编写角度看

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先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升华得出菱形的性质及判定,这样的安排使抽象的定理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能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我选择的是初二(1)班,该班级是年段的普通班,学生的情况是中等学生较多,尖子生只有个别,还有8至10名的学习上落后的学生。因此长期以来我都坚持做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工作。

3、基于对教材和班级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有几个方面需要把握好的:

⑴本节课的课题是:探索菱形的重要性质;

⑵目标是:让学生能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发现并理解菱形的性质;

⑶重点是: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⑷教学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4、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菱形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熟记菱形的有关性质和识别条件,并能灵活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识别条件的过程,在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增进主动探究的意识,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菱形的图形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分析

1、教学设计思想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后继课要学的正方形具有菱形的一切性质。这节课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让观察、猜测、验证,获得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首先由生活中的图片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发现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设计几个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形成共识。讲解例题时根据学生特点帮助他们分析题意,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与识别条件解题。

2、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探索→总结归纳→知识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合作、交流的气氛下进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同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更好的理解菱形的性质,解决教学难点。

三、学法指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领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复习了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性质后创设教学情景。如:出示我国古代文物越王勾践剑的图片,指出菱形花纹,再展示生活中的菱形图案的应用图片。由此引出课题,可以吸引同学的注意,使其产生学习菱形的兴趣。之后,我安排了由

平行四边形到菱形的动态演示,得出菱形的定义。随后又展示了一组生活中的有关菱形的图片,使学生认识到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欣赏到菱形的图形美。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出发,首先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

(二)菱形性质的探索

菱形性质的探索分成两方面,一是菱形的特殊性(与平行四边形不同的性质);二是菱形的对称性。对于这个地方,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通过观察思考与分析,同学间互相交流,分小组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在巡视中进行个别指导。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力求寻找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组织组与组的评比,这样也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然后每组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得出菱形的性质。

设计理念: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为了确保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从接受知识到探索知识,从个人学习到合作交流。这样的活动教学将会真正焕发出课堂教学的活力,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一种新课程理念: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抓住。

(三)题目训练

为了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懂学会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我安排了坡度适中,题型多样的系列题组。

1、请你当裁判

与定义、性质等相关的一些判断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着重讲清判断的理由,此题直接运用菱形的定义与性质,起到及时巩固的作用,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议一议

性质的简单运用。

设计意图:稍微加深,进一步巩固菱形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3、练一练

菱形与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并由此总结菱形的面积公式。即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设计意图:这组练习包含了例题。要求学生不但可以顺利完成简单的基础填空练习,而且能有条理的写出例题的解题过程。教师及时查漏补缺,规范解题格式。此题完成后,学生已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4、学以致用

设计花坛,修建小路,求路长与花坛面积。这是一道实际应用问题。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同时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历经困难探索结果而轻松用于实际的快乐感觉。

(四)小结、布置作业

菱形的性质与识别条件,由学生进行小结。布置书上课后习题,体会本节课你所获得的成功经验,写好数学日记,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这种作业形式,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菱形》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位置及前后联系。由于平行四边形具备一些特殊的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应用广泛所以本章的内容较为重要菱形这一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之后提出来的是在探究了平行四边形后又一个特殊四边形的探索本节课的内容如果能够顺利地接受接下来学习正方形就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节内容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能力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2、内容结构。教材的第一部分是菱形的定义第二部分是菱形性质的`探索通过设置几个问题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纳第三部分是性质的运用进一步了解和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概念和特殊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能力目标在观察、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数学说理的习惯和自学能力情感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菱形特殊性质的探索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应用及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引入

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

动画演示:

场景一:正方形折叠演示

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边、角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关系。请大家测量各边的长度、各角的大小、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对角线交点到各顶点的长度。

[学生活动:各自测量。]

鼓励学生将测量结果与邻近同学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

讲授新课

找一两个学生表述其结论,表述是要注意纠正其语言的规范性。

动画演示:

场景二:正方形的性质

师:这些性质里那些是矩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矩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三:矩形的性质

师:同样在这些性质里寻找属于菱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菱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四:菱形的性质

师:这说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质。

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师:根据这些性质,我们能不能给正方形下一个定义?怎么样给正方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有同学做跃跃欲试状。]

师:请同学们回想矩形与菱形的定义,可以根据矩形与菱形的定义类似的给出正方形的定义。

学生应能够向出十种左右的定义方式,其余作相应鼓励,把以下三种板书: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学生活动:讨论这三个定义正确不正确?三个定义之间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这出教材中采用的是第三种定义方式。]

师:根据定义,我们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下。

二、说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结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

三、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为了顺利达到这一目标,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了以观察法、发现法、实验操作法、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因此,通过本节教学,我将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多感官参与,多种心智能力投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状态。

2、向学生渗透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一、说课流程。

1、教材分析

2、教法选择

3、学法指导

4、说教学过程

5、说应用

二、教学内容、地位

《平行线的判定(一)》是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第六课时。在上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学会了用三角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并在此之前又学习了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这些将为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课《平行线的判定(一)》是本章的重点,在处理同位角概念及三线八角上也是本章的难点,而且为后面学平行线的其它判定方法及平行四边形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能力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简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索或与同伴交流。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探索得到直线平行的条件。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说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在操作、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在我七、八年的几何教学中,学生对“三线八角”很头疼,有的学生到了八年级还区分不清,因此我把同位角的概念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初中数学《菱形》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菱形”一节是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第三节第一课时。

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延续和深入,同时它也为本章后面几节课的学习和探索做了铺垫。

所以,虽然本节内容所占章节不多,但是在整章中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经历“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得到菱形的性质。

设计理念:基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动手能力差,不喜欢枯燥的文字说教,喜欢有声有色的教学和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节内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理解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并会初步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论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在欢快愉悦的环境中使知识点得以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量和学习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体现出教师、学生、课堂的“三维”课程目标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也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的,为他们后面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我校的条件、学生实际情况我采用

1、教法: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和讲练结合法。以课件为载体,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代劳,以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在教学手段上,我将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这一手段来辅助教学。课前,我将利用“超级画板”制作精巧、灵活的课件,并在课堂上适时的播放

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直观完美的体现。

设计理念:

(1)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向新的知识体系过渡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

(2)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能力水平有限,有必要采用形象、直观,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的载体。

(3)适度科学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可以使教学效果更理想。

2、学法:

(1)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设计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师的指导、提示启发下,学生尝试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养成勤动手,勤钻研的习惯。通过自主探究、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温故知新激发兴趣得出定义

在此,首先我将让学生观察事先准备好的教具—衣帽架,发现不管衣帽架如何伸缩变化,其四根木条围成的四边形总是平行四边形,直观的感受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然后,我又让学生任取一个平行四边形量得其四条边的长度,交流所得数据,发现所有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

从而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得出菱形的定义,即四条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回顾了上节课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又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开展做了情景创设。实物教具的应用,生动形象的使知识得以体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