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范文汇编5篇

求学站 人气:2.2W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编5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6课《要下雨了》,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要下雨了》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组中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下雨前种种自然现象,而且是一篇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的好课例。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习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知道“鱼游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是快要下雨的征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鱼游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是下雨前的征兆。

教学难点:通过对话的朗读体会,知道下雨前“鱼游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的原因。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这节课时,应用“3143”情境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贯穿课堂,以情境教学为核心,按四步教学流程进行操作,这四步是: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2、凭借情境,自主构建;在这一步里,先让学生自主尝试,再分小组合作学习,最后探究点拨;3、拓展情境,达标训练;4、聚焦情境,评价反思。学生通过“看图体验,思考问题,朗读,拓展”等学习方法,在扎实的朗读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看图片,揭示课题。

2、过渡:除了这些现象,还有哪些现象也能预示天要下雨了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学习《要下雨了》

3、板书课题。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一)充分自读,整体感知

1、认读字词。

2、观看课文朗读视频:课文先后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教师板书;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顺序号。

(二)、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学习生字“弯、直”,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

(2)、学生自由读二、三自然段,用“—”画出小白兔的话,用“﹏”画出小燕子的话。

(3)、分角色朗读对话。

(4)、重点指导读“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这句话。

(5)、小结方法:读、画。

2、按以上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四至七自然段。

(1)、学生读、画。

(2)、汇报交流。

3、 放手学习八、九段

▲启发学生思考:

(1)、听了小动物们的话,小白兔相信了吗?

(2)、天真的下雨了吗?

▲指导学生读出小白兔焦急的肯定语气。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我正忙着搬东西呢!

李老师正忙着改作业呢!

____正_____呢?

2、口头填空

(1)、 要下雨了,燕子____________。

(2)、 要下雨了,小鱼____________。

(3)、 要下雨了,蚂蚁____________。

(4)、 要下雨了,天气____________。

3、课外拓展:你还知道下雨前会出现哪些现象吗?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是发挥了叙述智力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桥梁。我的板书,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内容。

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中班社会活动《豆豆的烦恼》选自青岛市教材共同生活。4岁的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一起做事情。他们渴望成为大家喜欢的人,渴望有更多的朋友,但是缺乏适当的交往策略和技能。纲要中指出:"中班幼儿能主动与人交往,会使用礼貌用语,能与同伴合作,会谦让,能感受同伴的喜和忧。"本活动以"豆豆"遇到的交往烦恼为出发点,通过幼儿喜爱的各种活动,学习用"讲礼貌、愿意分享、互相帮助、主动谦让、协商合作、宽容他人"等正确的交友方法来解决交友中的问题,萌发有朋友、朋友多的自豪感,体验交往的乐趣。为了更好地贴近幼儿生活,我大胆的将教材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教师分段讲故事改为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了解豆豆的烦恼,增加了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遇到烦恼的视频,引导幼儿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活动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运用谈话,回忆和好朋友一起的感觉。

生活中幼儿有好多好朋友,通过让幼儿自由畅谈自己的好朋友以及和好朋友一起时的感觉,进一步体验有朋友真好。教师利用追问的形式启发幼儿说说喜欢和什么样的小朋友交往。

二、巧用视频,为幼儿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

社会性教育应与幼儿生活相结合,体现"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播放视频让幼儿判断豆豆的对错,并帮助豆豆想办法解决。在平日生活中幼儿时常会遇到各种烦恼,将豆豆小朋友在幼儿园里遇到的烦恼拍成视频进行播放,启发幼儿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渲染,联系幼儿生活实际和社会,帮助幼儿提升社会情感。

社会活动中,幼儿不仅要懂得合作、协商、礼貌、谦让,还应具备大爱的良好品质。先通过幼儿说说自己身边发生了什么烦恼的事情,请小朋友想办法解决,进一步扩大到社会上,如:地震后,许多孩子无家可归;有的孩子得了病,我们要怎样帮助他、通过什么形式帮助他?让幼儿知道小烦恼我们自己能够解决,当遇到大烦恼时我们需要大人或社会的帮助,让幼儿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和同情心。

活动目标:

1.知道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懂得谦让、协商合作、敢于承担、做错事主动道歉等,这样大家才会喜欢。

2.能分辨出交友中的不正确做法并说出改善办法。

3.体验朋友间互相帮助、友爱的温暖,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活动重点:知道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懂得谦让、协商合作、敢于承担、做错事主动道歉等,这样大家才会喜欢。

活动难点:能说出生活中遇到烦恼时的解决方法。

活动准备:幼儿活动情景视频4段、音乐《爱的奉献》

教法:

1.直观法:以图片、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内容更具形象。

2.提问法:在活动中教师适当的提出问题,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又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3.交流讨论法:皮亚杰指出: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他的活泼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通过直观法让幼儿交流讨论是个很好的时机。

学法:

1.直观法:通过观看图片、情景录像让幼儿感受生活正的烦恼事。

2.情景法:将整个活动贯穿于情境中让幼儿身临其境,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谈话法: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主题师:今天李老师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出示照片)幼儿观察豆豆小朋友的表情,他怎么了?为什么烦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豆豆小朋友都遇到什么烦恼了。

二、看视频,分辨豆豆的做法对不对帮帮助他想办法解决?

1.幼儿观看视频1,讲述视频内容,引导幼儿说出不小心干错要主动道歉并弥补。

2.幼儿观看视频2,并完整讲述视频内容,引导幼儿知道好东西朋友之间要轮流玩,要相互谦让。这样的小朋友大家才喜欢。

3.幼儿观看视频3,并完整讲述视频内容,引导幼儿想和别人一起玩要协商合作。

4.幼儿观看视频4,组织幼儿谈论交流,并完整讲述视频内容,引导幼儿懂得当别人不在的时候,做错事要敢于承认、主动认错。这样的孩子大家才喜欢与他做朋友。

四、联系生活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烦恼或不开心的事,师幼共同想办法一起解决。

1.师:小朋友你遇到过什么烦恼的事情?你现在能不能自己解决?(不能的话,谁能帮他想想办法啊?)引导幼儿懂得生活中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要及时的请好朋友、老师、爸爸妈妈一起帮你想办法,解决烦恼和不开心,做一个快乐的孩子。

2.师:你还知道有哪些人遇到过烦恼?看图片。小朋友像不像帮助他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幼儿讨论)引导幼儿知道许多人都会遇到烦恼,有的是很大的烦恼,看到别人遇到烦恼时我们要献出自己的爱心,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放音乐《爱的奉献》

五、活动延伸。

我们到教室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小朋友吧。

说课稿 篇3

本课教学我力图体现以下特色:

一、营造自主学习环境,注重学生个别发展。

我将诗与画巧妙结合,自然导入课文,创设学习化的、宽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们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专题站中,我将文本教材电子化,为重点的字、词、句添加相关的超级链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信息源。网页中的学习目标、配乐朗读、推荐作业等板块,特别是适时提供的学习建议,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章可循。我作为服务者,利用网络的“监看”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加以个别指导

二、营造交流对话环境,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在学生充分浏览网页的基础上,我将让学生相互交流最喜欢的课文内容,并以第四自然段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追本溯源,创设自主学习、相互启发、全体获益、展示自我的环境,不仅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而且使人物形象得到凸显。并且巧妙地借王勃写作的例子,使学生懂得什么才是正确的写作方法。

三、营造资料搜索环境,拓展学生课外阅读。

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积极鼓励学生继续上网冲浪,在网上进行拓展阅读,拉近学生与王勃,与滕王阁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来分享各自的新发现,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真正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另外,我将推荐开放的、具有个性化的作业,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转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形成网络资源与语文教学的系统整合,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放飞蜻蜓》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课,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 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二、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新课

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吗?

2.学习课文2-6自然段,明白孩子们放蜻蜓的原因。

⑴出示图片,认识孑孓。

⑵蜻蜓是吃虫的能手,每小时可以吃800多只蚊子或者20只苍蝇,是不是人类的朋友?(引导说出——蜻蜓真的是人类的朋友;蜻蜓的确是人类的朋友。)

⑶读课文,想想陶行知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孩子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呢?(是要孩子通过蜻蜓消灭害虫的事实真正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⑷读他们的对话,理解“七嘴八舌”,注意读出每个人说话的不同语气。

3.精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

⑴出示表格。那这样的表格你能完成吗?学生自读课文第10自然段。

汇报交流:完成表格,填一填,说一说,读一读。

⑵理解“据说”一词。

学生讨论后,再指名说出自己的理解。

⑶学生对照图片介绍蜻蜓的有关知识。

4.品读语言文字,感知陶行知的为人

⑴出示图片:这就是陶行知先生,他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他还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亲切和蔼、尊重学生、循循善诱、富有爱心)

⑵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找找陶行知先生的动作、神态、语言,会认识更加让人敬佩的教育家。)

⑶交流体会:在交流每一部分的时候,都要关注课文中孩子们的反映,体会陶行知爷爷引导的效果,并适时指导朗读。

5.创设情境,感受放飞蜻蜓的快乐

创设情境,给学生练习说话提供一个舞台,既拓展学生的思维,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蜻蜓放飞了,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说此时此刻的心情,体会放飞的快乐。)小蜻蜓会说些什么呢?陶行知会说些什么呢?

6.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⑴总结全文。

⑵出示伟人对陶行知称赞的话语。学生读出赞扬的语气。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 毛泽东

万世师表。 —— 宋庆龄

当今一圣人。 —— 董必武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 郭沫若

7.拓展延伸。

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伤害动物的行为吗?说说。如果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你的面前,你会什么做呢?

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

大家辛苦了!

今天,感谢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的牵线搭桥,让我们相聚在东湖之衅,我代表东湖小学的全体教职员工真诚地欢迎各位老师,你们的到来,为东湖这片土地增添了一份生机,为东小师生增添了一份幸福。感谢领导给予我们锻炼的机会,为我们搭建沟通对话的平台,感谢老师们的认真倾听。下面我就对这堂课的设计意图与大家交流。

当初选择《万年牢》出于三点考虑。一是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没有在这样公开的场合上略读课文,我需要尝试。二是因为网上没有发现这篇课文的课堂实录,一些教学设计也都是非常简单的,而我需要的是更具有原创性的教学。三是因为在阅读教材时发现课文思路清晰,紧紧围绕三个“万年牢”做文章,而我的想法是让我的课堂朴实一点,简单一点。在研究的过程中才发现其实没那么简单。

1、课前让孩子们听歌曲《冰糖葫芦》的MTV,让他们有一种新鲜感,继而产生一种好感。然后围绕冰糖葫芦歌曲和图片进行谈话,从而进入课文。第一次试讲,光让孩子听歌曲,然后以一幅诱人的冰糖葫芦图吸引孩子,通过说感受让他们更靠近冰糖葫芦,喜欢冰糖葫芦,从而能够更快地走进课文,走进“万年牢”。可孩子们说感受时,涉及的只有一种想法,想吃糖葫芦。我们教研组的老师认为,给孩子欣赏图片的时间太短,他们还来不及有什么感受。于是我们设想在听歌曲时,同时欣赏一组糖葫芦的图片,这样孩子们的想法感受可能会更丰富,可结果还是一样。孩子的兴趣点是吃。再说,这些图片与课文的内在联系也不大。那天,王老师给出了主意,就用冯晓泉的MTV。

2、对三个万年牢的理解,都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是就这个句子本身来理解“万年牢”,第二步再联系课文作具体的理解。比如说第一个万年牢,读着读着,张老师觉得很奇怪,父亲为什么给糖葫芦起“万年牢”这个名字,你再读读这个句子,能帮父亲说说理由吗?孩子们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对第一个万年牢的理解。孩子们,父亲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好的糖葫芦?在这里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学会针对问题有选择地圈圈画画,并且适当做一些批注。培养学生读书时眼到、手到、心到、口到的习惯。努力做到多种感官并用,集中精力学习。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人。

3、在理解第二个万年牢时有一个环节,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走正道的生意人。这是我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的,一方面让孩子了解什么是走正道?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去挖掘生活中走正道的生意人,感受生活中的美。因为孩子看到太多的坑门拐骗的事情,如果让他们说说身边的生意人,他们会罗列出一大堆不正经的生意人。一直以来我都是这么想,我不希望孩子接触太多负面的东西。所以让孩子观察社会生活,总是选取那些美好的人和事,让孩子在了解社会过程中,受到健康风尚的熏陶感染。当然,孩子也应该知道“丑”,只是我们的孩子毕竟小了一些,我总想首先用美去占据孩子的心灵,从而引发他们去崇尚美,追求美。

4、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源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把教学内容蕴涵在任务之中,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得到了尊重,学生自然会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让孩子再现父亲和老板对话的情景,这个任务驱使孩子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索,去判断,去构思,去创造。任务驱动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再现当时的情景,学生

须认真阅读课文,把父亲做人做事的态度铬记在心。在小练笔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旅程,彻底的人文熏陶。学生所写的内容,是他对道德的一种判断,是他的真实想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文与道同构共生,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谐统一。通过对空白点的挖掘,激发思维,主动积累,学会读书,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让原本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生动活泼的走入课堂共落到实处。王崧舟先生说过如何来烹调语文味十足的课,它需要哪些佐料?品词是的,诵读是的,练笔也是的。

5、本来在小练笔结束后,我们过渡“面对老板的行为,认真实在的父亲干了不到一年,毅然辞去了这份相对走街串巷来讲比较安逸的工作,辞去了这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重新踏上“提篮叫卖”的日子。孩子们,父亲“提篮叫卖”意味着什么?”有的孩子说:“意味着父亲的收入得不到保障。”“意味着父亲会更加辛苦,风里来雨里去。”

孩子们,父亲走街串巷,提篮叫卖,是那么的辛苦,“父亲心里苦吗?”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指引。生活中谁不会碰到困难,关键是面对困难的态度。孔子曾经夸奖他的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许有人会说,生活就是这样,穷日子富日子都得过,那有什么办法?颜回真正令人敬佩的,并不是他能够忍受这么艰苦的生活境遇,而是他的生活态度。在所有人都以这种生活为苦,哀叹抱怨的时候,颜回却不改变他乐观的态度。我们的目的不只是让孩子了解父亲提篮叫卖的辛苦,重要的是父亲面对这些困难的态度。父亲宁愿过着这种清贫的日子,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的心中自有一番乐土。这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做事的一种态度,做人的一种态度。因为时间有限,再说毕竟是一篇略读课文,你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做,那是不可能的,要舍得放弃。于是,我们就把想要表达的内容尽可能地隐藏在老师的评价语里,希望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能够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一点影子。

5、文本三次出现“万年牢”,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父亲如何能做出品质上乘的万年牢?那是因为他用心做事,用心做人。我本来以为,金玉良言不能再三重复,否则,就会成为陈词滥调。我们要告诉孩子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到第三处“万年牢”已水到渠成,无须再多言,我只让孩子们尽情地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我想,一切尽在不言中。事实上,我们太理想化了。孩子,毕竟才四年级的孩子,他们还没有完全具备这种整合的能力,他们对这三个万年牢的理解还是一块一块的,需要我们引导把分散的珠子串联起来。所以经过讨论,我们对三个万年牢又进行综合,三个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那天我在试讲的时候,一个孩子说得非常精彩,做糖葫芦做生意就是在做人。

有些老师可能会有些疑问,你的教学中哪里体现出略读课文,抓的点也不少,挖掘得也不浅。虽然,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总结与反刍,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事实上,粗知不等于浅知,粗知不等于少知。我们说,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比如今天让学生思考“父亲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好的糖葫芦”时,我们重点抓了两个句子,“红、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父亲甩的可漂亮了,好像聚宝盆上的光圈。”学生对字词句进行了品读,像“一点儿、都要、甩”等,在这个品读的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父亲能做出这么好的糖葫芦,是因为父亲选料严,工具好,手艺精,这个品读的过程,更是在为理解父亲的认真实在做服务。因为父亲的认真实在才会做出这么好的糖葫芦。通过重点精彩部分赏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粗知”,赋予了“粗知大意”比较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