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写传统作文7篇

求学站 人气:1.68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写传统作文7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写传统作文7篇

写传统作文 篇1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每家每户盼望已久团圆的日子。每到这个节日,不管游子身在何去,都会千里迢迢赶回家与家人重聚吃年夜饭。

春节也叫过年。说起年,我还记得爸爸给我讲的一个神话故事呢!传说从前有个怪物叫年,每到岁末,它就出来祸害百姓,欺负小孩。后来,人们发现这个怪物害怕火红的颜色和爆竹的声响。于是每到岁末,人们就会挂上红灯笼,贴上红对联,燃放鞭炮,吓跑怪物年。

每逢春节,我们都要到乡下的奶奶家度过。在除夕来临之前,奶奶早早的就把家里各个角落打扫的干干净净,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爸爸妈妈也买了各种各样的年货,大家一起动手,从早上开始就准备晚上的年夜饭。

一大早,我和哥哥也没闲着,跟着爸爸一起贴对联。对联全身火红火红的,好看极了!我和哥哥当爸爸的助手。一会儿拿剪刀,一会儿拿胶带。对联很快就贴好了,上联是一帆风顺福星照,下联是四季平安好运来。横联是一帆风顺。寓意着明年好运连连,一切顺利!

到了晚上,奶奶做了一大桌丰盛的饭菜。有香辣的土豆炒牛肉,有美味的红烧鱼,有鲜美的萝卜炖羊肉等等美味佳肴,当然少不了热气腾腾的饺子。我和哥哥看得口水都流下来了。吃饭时,大家欢声笑语,彼此举杯祝福,甭提多高兴了。

吃过晚饭后,大人们一起去看春节晚会。我和哥哥去放鞭炮玩儿。首先,我和哥哥一人拿一支烟花放在空旷的地上,然后拿出打火机点燃导火线。噼啪,我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火花,而哥哥的烟花分成许多小火花,然后猛地炸开了,在半空中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火光,绚丽极了!我和哥哥开心的蹦着,跳着

欢声辞旧岁,笑语迎新年。我最喜欢过春节了,因为她象征着新的希望,新的开始。

写传统作文 篇2

随着回归自然食品的兴起,传统美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民以食为天等等,中国自古就不缺这样的句子。中华饮食文化,一枝独秀,曾博得食在中国的美誉。孙中山先生说过: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化各国所不及。可见,这种文化已渗到中国人的骨子里去了。

吃对我们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深刻影响,存在于潜意识之中。这点从我们的日常语言和词汇构成都可以看出。如见面打招呼是:你吃过饭没有?骂人是你这个饭桶!赞扬什么东西则说:脍炙人口,得意满足是吃香的喝辣的,无趣之事形容为味同嚼辣,生活艰辛是酸甜苦辣。

饮食文化在中国具有如下特殊的功用。一是社交功用。二是亲和功用。三是宣传功用。四是养生功用。

不少游客把品尝异地风俗饮食作为重要的旅游动机,饮食往往可以成为一个地方文化的窗口。中国饮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风格和特点。第一、风味多样。第二、四季有别。第三、讲究美感。第四、注重情趣。第五、食医结合。可以说,每一种传统美食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20xx年元旦前夕,浪花朵朵班开展了美食节活动,这一活动受到家长和孩子的好评。每一个家庭在准备美食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温暖幸福的故事发生。

写传统作文 篇3

这个星期,我们收集了许多传统文化的资料:有传统文化,民族艺术,传统节日等。我最喜欢传统节日的元宵节,因为每次到了元宵节,全家都聚集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吃着又香又圆的汤圆。我还喜欢正月初一的春节,因为每次到了春节,人们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街上挂满了红红的小灯笼,到了晚上8点,都有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人们都座在沙发上收看。

很久很久以期,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长着锋利的牙,尖尖的角,凶猛无比。每天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爬上岸,去偷吃村民的东西,大家害怕极了。

这时,一位仙翁走过来,告诉村民年怕红的和响声,人们准备了红对联贴在门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听到阵阵锣鼓声,吓的逃跑了。从此,它再也不敢来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光辉灿烂。

写传统作文 篇4

蕴藏于社会的文化活力何其巨大,潜流于民间的文化脉动何其强劲,只有在社会参与的“合唱”中,才能寻回渐渐变淡的春节之味、传统之道。

这几年春节前,都会收到曾采访过的农民工歌手孙恒发来的电邮,邀请参加他和工友们举办的“打工春晚”。虽然一直未能到场,不过从节目单看,这个春晚已经愈发精彩,越来越受落脚城市的农民工欢迎了。

明天就是除夕,打工春晚也让人联想起另一台“新春晚”——央视网络春晚。这台以网络为文化基础和表现平台的晚会,今年已经是第三届。零门槛、零距离,线上线下活动环环相扣,草根节目占去半壁江山,网友生活原汁原味搬上舞台,“开门办春晚”受到了不少人喜爱。

而最深入人心的春晚,肯定是大年夜的央视春晚了。从1983年以来,围炉团聚看春晚,几乎成了一种新年俗。正如今年春晚导演哈文所说,“春晚的意义在于陪伴”。更直白一些,应是“春晚的意义在于存在”吧。

也有调查显示,只有不到四成观众,会选择把春晚“从头看到尾”。春晚号召力在某种程度上的减弱,让更多人感叹“年味淡了”。也难怪,春晚同样不过是些明星串场、小品逗乐,平时哪天电视上没有这个?

不过,打工春晚、网络春晚,却给过年时节的晚会,开辟了另一个向度:不再是比舞美、比明星、比奖品的“晚会模式”,而是身边事、自己讲、共分享的“联欢思维”;不再是“演播厅—发射塔—电视屏幕—观众”的单向传播,而是在公众参与中共享融融之乐。

晚会多了、节目丰富,观众有更多选择,是好事。但一些晚会,用奢侈豪华彰显档次、用虚饰浮夸营造氛围、用煽情催泪制造感动,失去了与观众零距离的亲近感,剩下的只是空洞无味的表演、华而不实的走台。打工春晚、网络春晚,虽然影响力尚未到家喻户晓的程度,但难得的参与感、互动性,可贵的亲切感、贴近性,却正是一种截然不同“晚会文化”的开始。

这种亲切自然的群体性文化参与,同样是传统节日亟待留存的元素。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关上防盗门就是个小世界,随着社群化、亲密化的传统生活方式渐行渐远,一家人吃吃喝喝看电视成为最典型的过节方式。单向度的电视晚会让我们在热闹中觉得跟所有人分享了世界,实际上不过是各自在家对着屏幕而已。

有这么个小故事。一个国外长大的华人孩子回国,家乡的爷爷介绍说,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过年包饺子,十五吃元宵……小孩不解,问:为什么所有的节日都是吃?的确,如果旧时习俗失去了现实关怀、传统节日找不到现代内涵,公众不知道怎样参与、如何庆祝,无论是中秋还是端午,最方便快捷也最有标志意义的过节方式,恐怕也就只有吃了。

诚然,从春运到春晚,春节仍是“时代的乡愁”,本就是公众广泛参与的结果。但除了大包小包采购、天南海北回家,更深层次的文化参与、更有意义的文化创造,还需要更有质量的引导和更为明确的关注。正如打工春晚、网络春晚所揭示的,蕴藏于社会的文化活力何其巨大,潜流于民间的文化脉动何其强劲,只有在社会参与的“合唱”中,才能寻回渐渐变淡的春节之味、传统之道,使春节更深刻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心灵世界,从而寻找到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之根。

写传统作文 篇5

清晨,一串响亮的爆竹声把我惊醒,我睁开朦胧的睡眼,却清醒地知道:我又要长大了一岁了。

一大早,爷爷哼着小曲,踩在高高的凳子上,在家门口贴上一副红红的对联,对联上写着我们全家新的一年美好的愿望。奶奶和妈妈开始忙碌起来,为年夜饭做准备。每年的这一天,都是与众不同的,我们只吃早饭,中午可以任性地吃各种各样的小零食,下午三点就会开始我们的团圆饭——饺子宴。

奶奶从冰箱里取出前一天准备好的大白菜和肉,把它们切碎,活在一起,加上各种各样的调味料,香喷喷的饺子馅就做好了。妈妈把面粉加上水,用力地揉啊揉啊,直到变成了一块白白胖胖的大面团,然后再把它们擀成一个个喜笑颜开的小圆脸。我挑了一张最圆、最大的饺子皮,用筷子夹上肉馅,放在中间,像折纸一样把两端对折,然后把饺子最尖的两端也对折,形成了一个圆形,我给它们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团团圆圆。

大家欢声笑语中忙活了一天,饺子包好了,一个个饺子像小士兵争先恐后地跳进烧开的锅里,不一会儿又一个个从锅里跳到了盘子上。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一上桌,我就认出了我的团团圆圆。我兴高采烈地告诉大家:看,这是我包的!说着,爷爷和奶奶和妈妈的碗里各从我的筷子上落下了一个团团圆圆:爷爷、奶奶、妈妈,新的一年祝你们身体健康、笑口常开!爷爷奶奶脸上笑开了花,妈妈举起一杯可乐大声地说: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我们家的小宝贝开开心心、学习进步!四个杯子碰在了一起,喷洒出了甜甜的可乐,也洋溢出团圆的喜悦。

吃完圆圆的饺子,奶奶又为大家端来了甜甜的白果红枣糖水。我们挺着圆圆的肚子坐在沙发上看春晚,好不容易熬到了跨年倒计时,爆竹声震天响,我的眼皮早已经不听使唤,梦里新的一年来了。一切又都是崭新的!我真的又大了一岁。

写传统作文 篇6

你听说过我们家乡的杨家板龙吗?告诉你,它可名气不小,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文化遗产,还被载人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呢!

这条板龙历史悠久,据说流传至今已经有600多年了。因为亭旁镇杨家村地处山区,木材资源丰富,当地老百姓能就地取材,用木板做龙的主体,所以得了板龙的命名。板龙全长400多米,龙头长达5米,龙身由204段组成,每段长2米,龙的尾巴也有3米长呢!制作时,人们先用白布做成小拱桥的'样子,粘上金光闪闪的龙鳞,然后安装在2米长的木板上,并且在小拱桥内安置了明灯。这样,全村每户制作一段龙身,段段相连,就成了造型占朴大气、流光溢彩的板龙了。

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人街小巷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板龙出征了,这时需要600-800名壮汉共同托举。前面有人象开路,接管仃雄狮,麒麟、犀牛、梅花鹿等五兽陪伴。龙头高昂,龙角耸立,口含宝珠,龙鳞耀眼,金光闪闪,龙身和龙尾随着龙头翩翩起舞,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非常壮观!

杨家板龙真不愧为天下第一龙,小朋友,欢迎你来一饱眼福啊!

小作者善于选材,将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遗产杨家板龙呈现于我们眼前。全文语言精练,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首尾呼应。第一段问号引入,以“吉尼斯世界纪录”启下: 中间两段分别写了板龙的制作和出征时的壮观,用上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和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天下第一龙”跃然纸上;最后让我们不得不跟作者一起发出了带感叹号的惊赞。

尤其值得学习的是,小作者词汇丰富,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使文章文采飞扬,也让板龙更显气势、更为壮观。我们仔细读一读,可以找到不少于20处哦!这可得靠课内外大量的阅读和用心的积累。相信爱读书、爱写作的你,也可以这样厚积薄发!

写传统作文 篇7

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与中华传统文化携手。在不少作文里,作者们为中华民族永不改变的传统文化拼命呐喊,竭力控诉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我与中华传统文化携手。在我国传统节日里,我“遥望”古代诗句而感慨。传统文化在我的脑海里似乎已转化成了一串串饮食文化的符码,为我品尝中华“小吃”划定了时间表,我津津有味的咀嚼着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察觉得到它的存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我知道吃汤圆的时候又到了。“汤圆呢?今天可是元宵节啊!”餐桌上的面包既让我惊讶又让我纳闷。汤圆汤圆,就是一大家子人要团团圆圆的意思。传统文化在不同的节日里,用不同的东西告诉我们。它没有消失,就像大家春节一家要团聚在一起,吃着年饭。

不同的人用它们不同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重要性也随之改变。传统文化不仅是流动时间的凝固剂,更是民族个性的烙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用自己的个性情感,仿佛群体无意识般地充实着传统文化。内敛含蓄,善良仁义,乐观信赖,天人合一……这是一种纯粹的情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洗礼一路走来,不同时代的人们赋予了它不同的形式,有的至今为人们所熟知,有的已湮没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而现在的我们,尽管奋力追溯着一切传统文化的习俗,争相效仿,但同时并存的,却是日渐冷漠的人情,有的人可以为了工作利益而挤压出更多的时间,却从不为自己的亲友,家人甚至是自己的心灵留一点空间。渐渐地,他们看不见世间的大象,听不到世间的大音,他们与传统文化分手,他们与人间真情绝缘。我们回忆着传统文化,那我们何时能回味传统文化呢?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我们所谓的玫瑰,如果换一个名字,不也一样芳香吗?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的传承,但花谢了无关紧要,我们所必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