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笔记作文集合七篇

求学站 人气:2.89W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读书笔记作文集合七篇

读书笔记作文 篇1

今天是5月17日。我像往常一样在家。因为在家写完作业之后,就没有事干了。所以呢就随手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三国演义》。 主要写了:刘备,孙权,曹操。三人想统一中国的大事。为此,他们互相攻打,使用计谋让对方吃亏,损失兵力。想占有对方的领地为己有。曹操是兵力最强,粮草最多的一方。孙权这一方却是最想坐收渔翁之利的一方。

可刘备这一方就不一样了。自从有了被世人称为伏龙的诸葛亮之后,打胜仗的次数越来越多。曹操很是珍惜人才。就在《三国演义》的第二十一章,曹操擒住了关云长,看他是个人才,就想让他归顺于己。可谁知关于怎么也不肯归顺与他。光从这一点来看,就可以看出关于对刘备的忠心。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章就是第六十一章《木牛流马运军粮》。这一张中主要写了:关兴得病去世后,诸葛亮派人袭击粮草。后来用木牛流马来运粮草,设计谋伏击司马懿粮草的事。

看着看着,忽然,奶奶把我从幻想中“拉”了出来。从此以后,我每天在家没事干的时候都会把《三国演义》拿出来看。

读书笔记作文 篇2

《麻雀蓝迪的歌唱生活》读书笔记

《麻雀蓝迪的歌唱生活》讲述的是一只麻雀它非常暴躁,因为它和金丝雀被一个理发师养在一起,它会唱“金丝雀之歌”麻雀会做的事情他不会做,它的“妻子”贝蒂每次叼回来羽毛的时候,麻雀兰迪就会很暴躁地说:“你怎么经常弄这些很不干净的东西?”它们经常为此而吵架,它们的巢筑在箱子上,箱子在一个院子里。等羽毛吵架风波结束后,院子的主人想再做一个实验,往巢里放一个玻璃珠球,结果麻雀夫妇又因玻璃珠事件吵架,决定不要那个巢啦。后来麻雀夫妇搬到了公园的一棵树上的小巢里,它们在公园里发现了一种好的羽毛,麻雀蓝迪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反而喜欢上了妻子把这种羽毛叼回小巢里,可是没想到贝蒂在一次叼着美丽的羽毛飞回小巢的途中就不明原因的死了,蓝迪在确认了妻子真的死了以后,后来它又回到了理发师的家中,又唱起了它的“金丝雀之歌,度过余生。”

麻雀兰迪的一生同人类一样,有快乐也有忧伤,但它始终没有忘记歌唱。

读书笔记作文 篇3

经常会有朋友来信,让帮助推荐一些书。

我过去的确做过这方面的推荐,但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一样,需求差异很大,推荐好书其实很难。所以,我想谈一下自己的读书经历,与大家分享一下。

小时候读书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关键是找不到书——在偏僻的农村,能够接触到的书非常有限。我记得我买的第一本书,是《三国演义》连环画中的一本,是我把家里的废铁废铜(有的其实还有用,并非真正的“废”)卖掉,用得到的零钱买的——那一年我7岁。那个时候读书基本上没有太多选择,能够遇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尽管如此,差不多到小学5年级的时候,四大古典名著都看过了,又陆陆续续读到一些世界名著。

当时阅读最多的是文学类书籍和杂志。有时候听说谁有一本好书,要跑很远去借,借书就需要在短时间归还,逼迫着争分夺秒地阅读。这也帮我培养起了快速阅读的习惯。我曾经在一个晚上读完了一本小说集,因为第二天天亮人家就要求还,而我绝对要认真维护这种信用。 我读书和写作受表哥的影响很大。他酷爱写作,立志成为作家——这也是当时很多人的理想,当时的人听到带着作家头衔的人,常常流露出仰慕之清,连年轻人找对象都在简历中注明“爱好文学”之类的。表哥那里是一个书籍交换站,很多人把书借给他,也从他那里借书,这大大方便了我的阅读。

书籍帮我打开了一个窗口,一个广阔的世界。我小时候对做农活之类的没有任何兴趣,经常在农忙时还手捧着书看,以至于大人常取笑我,说读书读傻了将来可能讨不来媳妇。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莎士比亚戏剧、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等书,是我当时很喜欢的书。《约翰·克里斯多夫》让我感受到音乐世界的奇妙和震撼,它唤起我对音乐的热爱。莎士比亚戏剧中,美妙绝伦的语言,常常让我爱不释手,以至于能够大段大段的背诵里面的对白。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对我的影响是深植于灵魂的。土地、民族、挣扎、苦难、悲怆、奋争、爱情、死亡??这些绝非几个关键词所能涵盖。它促使我阅读有关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那是更深的苦难??说起来有点荒诞,是《静静的顿河》而非那些空洞的说教,让我深切地爱这片土地,爱这个民族。有关这一点,我在《抄家事件——故乡记忆》第9节《静静的土地》中写过。

对于《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当时还不大懂,等后来再读的时候,爱不释手,在书上密密麻麻地写了很多感悟。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以至于书中的空间被我的评语占满。这样的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

读书笔记作文 篇4

合上书,我掩卷沉思,文中的小夜莺的确是太勇敢了,太机智,太让我佩服了,和他相比,我不由得脸一阵阵的火热,我比文中的“小夜莺”差得很多很多。

《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是写战斗刚刚结束,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他们发现了有一个孩子穿了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军官让孩子带他们去苏蒙塔斯村的路,带对了送他一个打火机,带到别的路就把他的头拧下来。小孩在路上把身边的军官忘了。后来小孩用鸟叫把信息告诉了埋伏在森林深处的游击队员,把德国兵带到了游击队埋伏的地方。这个小孩非常机灵、机智、勇敢、爱国,一开始德国兵一直利用小孩,可小孩没有上他的当,一直在暗中骂他,军官还不知道,还以为小夜莺是“蠢东西”,其实真正的“蠢东西”是鬼子自己才对。“小夜莺”不是一次帮游击队员送情报,他觉得自己已经是非常平常的了。

小夜莺他非常勇敢,如果换作是我的话,一定会把作信息给泄漏出去的。你看,德国军官的那句话让人感到多么地害怕,“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的头拧下来。”“拧下来”军官一开始就想套话,在小夜莺嘴里套出话来,而且军官非常狡猾,他还威逼利用小夜莺,但是小夜工莺没有上他的当,于是,小夜莺就将计就计,引透敌人进游击队的埋伏圈。小夜莺一开始说得话,其实是话中有话。比如那句“野兽来了”其实就是把德国鬼子当成野兽来形容。小夜莺不仅勇敢而且聪明、机智。小夜莺穿着一件颜色跟绿上衣,德国兵很近很才发现他,说明小夜莺隐避的很好,不容易被人发现。

小夜莺非常勇敢,而我一遇到困难就会退缩。有一次,我语文考试考得很糟糕。不久,又有一次语文考试,我就非常烦困。到考试的那一天,我坐到座位上,其他同学都在认真复习,我拿着语文书坐着。最后还是考得很糟糕,我对考试完全失去了信心。直到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梦,桌子上全是我的试卷,看了看,全都老的很差。我发现试卷旁有一张小纸,上面写着:不能遇到一点点挫折而放弃希望,后来,我被这句话打动了,我开始认真复习,后成功了。

我一定要向小夜莺那样,勇敢、聪明!

读书笔记作文 篇5

在文博的房间里,收藏着几本他写的读书笔记,其中一本我还给他配了插画。从稚嫩的只言片语开始,如今,他已经养成了天天阅读、坚持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每当看到他的读书笔记,回想教孩子阅读的几年时间,我不禁感慨万千。

教孩子阅读,先从认字开始。文博5岁前,我几乎天天晚上给他读书,从一两岁时读儿歌、童谣开始,到三四岁时的故事、童话、儿童文学作品。有时候,读着读着,我快睡着了,他又把我摇醒,经常读的几本书我都会背了,说实话,这样做,我很累。于是,在他四岁左右,我就有意教他多认字,认字范围不再局限于买卡片、做卡片,慢慢地,他能从读一个字两个字到会读简单的句子。走在大街上,他也喜欢读路边的广告、牌匾等,尽管“白字先生”的阶段闹了许多笑话,效果让我比较满意,五岁时,他能阅读一般的儿童读物了,六岁时,能不借助拼音阅读。于是,我从替他阅读的状态向前迈了一大步,我开始陪伴他阅读了。

教孩子阅读,陪伴至关重要。记得四年级的一次家长会上,作为家长代表,我讲一句和大家探讨的话:“静等花开的日子里,家长朋友们,我们在干什么呢?”教孩子阅读也一样,要求孩子读书,给孩子讲一大堆阅读的益处后,我们却自顾自地看电视、聊微信去了,这样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起不到榜样的作用。在我们每年的阅读计划中,他的书目我们共同定,我的书目我自己定,也参考文博的意见。陪伴孩子阅读,读到精彩处,我们会互相交流,读到疑惑处,我们又在一起讨论,其中的乐趣很多很多。几年的陪伴中,我基本上没有看过电视剧,有意减少许多聚会、聚餐、应酬,而我收获的却是一个爱上阅读的好儿子。

教孩子阅读,让他学会开卷。开卷有益这个词在我看来,首先要选择性地开卷,我坚决不让孩子看低俗漫画、玄幻小说、穿越小说及暴力读物,在学校,文博的班主任李列民老师建议孩子们博览群书,多看健康向上的读物,这方面,我和李老师的观点一致,所以孩子信服。名著是永恒的经典,必须多读;高尔基的人间三部曲,让文博为沙皇统治下主人公的命运扼腕长叹;读金波的诗歌散文,他读出书作者豁达的童心;读曹文轩的作品,他会从一个个故事中品味不同的人生;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让他了解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动物性情;读诗经,他知道早期的诗歌作品是怎样的真情流露;读唐诗,他领略了“明月出天山”的气势,被“桃花河水深千尺”的深情厚谊所感动;读宋词,他领略了一个朝代文学作品的豪放和细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的纳兰词,让孩子仿佛转身于清朝的戊边岁月......文博也涉猎历史、地理、兵器、科学、探险、魔术类的书。教孩子学会开卷,相信他会终身受益。

教孩子阅读,学写读书笔记。我不提倡孩子读电子读物,因为读写不能分家,纸质书籍更便于勾画、圈点、批注,所以,至今我仍然坚持为孩子买书或借书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坚持做好更需要毅力。用了近三年的时间,文博慢慢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这学期开始,他坚持每周一到周五每天写一篇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等于把一本书读了两遍。这两天,他又计划在每个双休日,抄写一篇自己喜欢的诗词。由于他阅读的进度快于写读书笔记的进度,这样下来,在写读书笔记时等于又把书重读了一遍。写读书笔记最大的好处是帮助他提高了写作水平,在学校,现场写作文时,他能熟练地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还会在恰当的地方引用古诗词、名人名言,为自己的作文增色。

教孩子阅读,量变之后有惊喜。我给文博算过这样一个数字,假如每天阅读30页,每页平均700字,一年按300天算,一年的阅读量是600余万字,假如一本书平均15万字,一年就轻轻松松地读40多本书。读40本书这个数字看起来可望不可及,其实,只要踏踏实实地坚持,也许,孩子的阅读量还会更大。阅读量大,信息量随之增大,孩子的心就会变大,视野也随之开阔,孩子会更加乐观向上,久而久之,你会拥有一个“腹有读书气自华”的孩子。这些我小有体会,在音乐课上,因为学了一首少数民族歌曲,文博能给同学们讲出许多少数民族的知识;根据“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文博在电脑课上能创作出一幅电脑绘画作品,得到老师的表扬,令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语文老师讲诗词,他能通篇背诵“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北国风光,千里冰封”;参加学校的汉字听写大会,他在初赛时就是全年级第一,这都得益于平时的读书看报,阅读带给他无穷的快乐,也带给身边人一个又一个惊喜。

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首先要教会孩子阅读,两届“中国好书”评选活动,阅读的阳光正在浸润着每一位读书人的心灵。作为家长,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就那么短短的几年,教会孩子阅读吧,教会他,就等于给他一笔无价的财富;陪伴孩子阅读吧,陪伴他,这几年共读的光阴一定会成为生命中的永恒。一书一世界,一卷一乾坤,就让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世界去装扮孩子最美的童年吧!

读书笔记作文 篇6

《百年孤独》被称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之著”。它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读完,书中病态的孤独,形形色色的畸形人格,漂浮在我的四周,久而不去。

书中的人物霍·阿·布恩帝亚本是一个勤恳务实、富有创造力的人。但由于他错误地对科学和求知痴迷,炼金术,上帝铜版照片……他完全发了疯,所以他是个孤独者。

他的妻子乌苏拉是个闪烁着母亲一切美好品质的妇女。在我看来,她其实就是这个家族的地基。整部书都是她忙碌的身影,这个女人的身上拥有着另一种孤独感。

我想全书最悲哀的人物莫过于布恩帝亚的次子奥雷良诺了。他发动了无数次的武装起义,却都无果。所幸命很大,躲过了埋伏、暗杀以及枪决,顽强地活了下来。但活下来也许才是对他最大的折磨。他痴迷于做小金鱼,反复不停地做,就如同对于炼金术的痴迷。

书中的人物无不充斥着孤独感。这也许正是作者想要对我们表达的,这个家族的孤独性给整个家族带来了毁灭。同样,这个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的家族也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或许作者正以此书来表达自己对拉美民族共同团结,摆脱孤独的强烈愿望。

读书笔记作文 篇7

我认真地读了一下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简称课标),颇有感悟。特别是对于地理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以及新课改下地理教师的角色转变,有些体会。

地理新《课标》之新,就在于地理新《课标》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像旧的地理《课标》一样,注重老师知识的讲解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这一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者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

因此, 新《课标》在地理课程目标定位上有了变化, 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而不是像过去地理课程所追求的培养地理学科专家那样去确定目标,

因而,新地理课程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硬背、教师满堂灌中解放了出来, 从而让地理教育首先体现“教育”的功能, 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和人的发展, 然后才是用“地理”去“教育”,这才是地理教育在新《课标》中升华的本质特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例及课后反思,我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可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设计教学流程:

一.创设感性导入情景

新课标提出应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所以在新课开始之前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感性现实材料以提问方式导入,如图片、动画或视频等方式,例如:

在讲七年级上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时首先用多幅图片展示不同地方的自然景观(主要是植被景观)差异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时间在世界不同地方会呈现不同的自然景相?由此引入新课,为说明世界气候类型多样化做铺垫。这样的景观图片展示方式可以让学生有直观现实感,使他们不至于在学习气候类型这样比较陌生而抽象的知识时无源可寻。

进入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时可先播放一幅“苦难的地球母亲”动画 图片,动画展示了把地球比作一个怀孕的母亲并牵着很多孩子哭泣的场景,提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这样在用数据告诉学生人口数量以及后面归纳的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前就让学生先从情感上深刻的感受到人口数量的庞大及带来的压力,并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在讲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之前,提问:提到中东你会想到哪些场景?以海湾战争为背景播放一段视频后请学生回答,并在片中就潜在的播放了中东地区战乱、干旱、多石油等特征,这样可结合当前热点围绕教学主题激发学生的探讨欲望,此外还潜移默化的促成他们养成关注时事的良好习惯。

二.将实际生活融入教学的主要内容

感性导入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来说应当是很有益的,但是接下来还是难免会落入教材规定的内容中,让学生自然又产生某种叛逆心理,这个时候仍然要注重各个环节中提供给学生与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讲解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为解决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而不得不去探究、去了解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最后达到对全部知识点的掌握。

1.采用多种方式讲解知识要点,以现实为依托便于理解记忆

新课标要求使学生初步形成地理审美情趣,在这点上我常常使用知识点相关的传统诗词作为切入点。如: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润之《送瘟神》)揭示了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并且赤道的周长约为4万千米。

《天气与气候》一章中讲解农作物受气候影响最显著时可引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柑橘属亚热带作物,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橘生淮南则为橘”;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不适宜柑橘生长,故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讲解影响气候的地形因素时可引用“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此句说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的规律;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揭示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的道理。

2.引导学生从现实关注的焦点出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如在七年级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人种》为例,根据教学有经验的老师课前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绝大部分学生对巴西的体育情况最感兴趣,而对于其他的人口、文化、农作物、矿产等则基本无兴趣。便做了以下处理:让学生观察20xx年世界杯巴西夺得冠军的图片,提起学生兴趣,学生感觉新奇,热情提高。然后不失时机的让学生仔细观察,看一看自己认不认识夺得世界杯的巴西足球运动员。学生热情进一步提高,出于好胜心理必然会争抢的说出自己所熟知的世界级球星,进而设疑: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球星的肤色怎么样啊?为什么同一个国家的人,会有不同的肤色?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对于自己所熟知的球星却一直没有注意到为什么会这样,会产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心理。或许学生对于巴西的人口组成没什么兴趣,也不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是他们一定会迫切想知道自己心中的偶像的情况。只要能发现教材中隐含的这一题材,并进行合理开发与重组,那么“世界三大人种”这一小节的知识便很容易解决了。

让学生从自己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为解决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而“不得不”学自己兴趣不高的知识点,如此环环相扣,最后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对所有知识点的掌握与融会贯通。而学生兴趣点的发现与教材内容的联接,各知识点之间如何进行这种“环环相扣”,这正是教师在“自主学习”运用中的最大量的“劳动”。

三.对知识点进行升华,让学生做真正的思考者

新课标提出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更广更深的思考现实中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个环节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但又是促成其发展思维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我通常将它放在课堂结束前给学生较自由的空间讨论,适当引导但不做过多思维上的干涉。

1.分歧性问题的设计:七年级上《世界的聚落》中,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的问题以北京四合院的为例,让学生用辩论的方式讨论了民居建筑该拆还是该留,氛围比较热烈,这样在讨论中使学生都意识到了发展与保护的意义,并最终想寻求更好的方法来解决矛盾。

2.假设性问题的提出:以七年级下《中东》为例,第一课时中一个知识要点是中东是全世界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都最多的地区,给中东石油大国带来了财富,但是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因此提出假设问题:未来没有石油的中东出路何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寻求解决办法,这样在以兴趣提升其主动性的同时又近一步促进了学生从多角度综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以上流程的设计之外,在还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机制,新课标提出要创设“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这实际上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国古代的大教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让兴趣为学生指路,将生活带入课堂,才能真正铺好新课标实施之路,也才能真正开启素质化教育的大门。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还觉得,老师不但要在教学上有一定变化,老师角色的转变也是必须的。

首先我们应该做一个学习型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自来水,这是社会对教师也是教师对自己一种要求和期望。我们在提倡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思想的同时,教师自身就应先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拨动学习的心弦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课改给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鉴于此,在业务上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速,使自己能充分地驾御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以便更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改的落实。

其次是师生地位应该有变化

课改与以往课堂不同的是,教师的角色得到了重新定位,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甚至是参与者、合作者。走近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讨论,一同体验发现知识和构建知识的快乐,使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因而也就有了学生心灵的舒展和灵性的飞扬、想象力的生发,也就有了学生的敢想、敢说、敢争论,敢于将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

最后,教师必须写好教学后记

作为地理教师,坚持写好教学后记有许多好处。写好教学法后记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但面对的学生不同,如生理、心理、知识水平、性格、兴趣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找到一个既符合教材逻辑规律,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写好地理后记是捕捉教学“灵感”的有效方法。在地理教学设计中产生“灵感’’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善于捕捉”灵感”,并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写好地理后记为撰写地理教研论文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学后记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心得,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记录。因此,教师的教学后记不能仅仅停留在坚持“记”上,而应该将这些零散的看似互不相干的教学后记整理出来,认真加以思考、分析、概括和总结,探究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撰写有关的教学教研论文,为地理教学服务。

另外,新课程对地理教师还提出新的能力要求,如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因此,地理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深入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不断创新。我们应该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