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名医刘力红博士印象杂文随笔

求学站 人气:1.17W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西名医刘力红博士印象杂文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广西名医刘力红博士印象杂文随笔

一直以来都想写一篇关于刘博士的文章,但是又怕自己水平欠佳,把像他那样一个大医写得不够到位。踌躇再三,最后决定写写我对他的印象,这个总不至于有失偏颇吧?

与刘博士的缘分源于我的父亲。那是2005年,我还在广州,忽然接到家人电话,说父亲可能没有几天了,让我赶紧回家。我闻言大惊,赶紧收拾行李往家里赶。

父亲因身体不舒服,被查出肝癌中晚期,在南宁一附院住院,主治大夫正是刘力红博士。我赶到医院的时候,看到病床上的父亲脸色蜡黄,骨瘦如柴,但是腹部却高高隆起。我听家里人说医院都已经给下过两次病危通知书了。

医院强烈要求父亲用西医方式治疗,动手术去腹水。另外,保守的中医治疗于医院并没有多大的利润。但是,刘力红博士顶住了医院的压力,坚持用中医方案给我父亲治疗。这大概是因为开过刀再用中医中药来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刘博士的高贵医德。

刘博士在给病人针灸

那时候,满耳朵里听到的都是刘博士,他在我们全家人的眼里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我也因此心生敬仰,盼望一睹真容。

第二天,刘博士过来看我父亲,身后跟着一帮身穿白大褂的弟子。只见他大约四十多岁,中等身材,面容清瘦,双目不大却炯炯有神,与我想象中的名老中医形象相去甚远。这么年轻医术却已然如此精湛,医德又是如此之高,确实是凤毛麟角!

刘博士看完我父亲后,就带着弟子们离开了。我站着父亲病房的门口,目送刘博士和众弟子离去的身影,像一朵飘动在地面的白云。走在中间的刘博士昂首阔步,何等的意气风发。对的,他就应该是这样的状态,以他高超的医术去拯救更多的病人。

家里人都说:“你们好容易回来一次,让刘博士给看看吧,有病治病,没病强身。”

我和老公欣然听从,准备也让他看看。那时候刘博士一个星期只出诊一次,一次只看二十个人。为了能挂上他的号,我们在他出诊前一天下午就开始排队。从下午七点一直排到第二天早上八点。

刘博士和邓铁涛大师

不看不知道,原来名医真是一号难求。排队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病号,有的提前从外地坐飞机过来,有的花钱雇人排队。我和老公两个人轮流排队,第二天总算是挂到了刘博士的号。

刘博士的诊室前专门有一个护士叫号。走廊里排了一大帮人都是慕名前来看刘博士的,周边的诊室却鲜有人进去,这就是马太效应吧?

好容易到我了,进到诊室,只见刘博士端坐中间,旁边围坐了不少年轻的弟子。刘博士亲切的问我哪里不舒服,然后仔细的把脉,看舌头,连眼睛都很认真的看了,才给我开了方子。

不久,父亲出院,之后就没有再去过医院,只是在家服用刘博士开的中药,病情竟然慢慢好转,气色也一天天变得红润。

那时候的父亲看起来根本就不像一个癌症病患者,除了按时服用中药,每天吃完饭就出去散散心,饿了就去买点菜回家自己做饭吃,亲戚朋友们都惊奇不已。

因为在大家的心目中,得了癌症的人一般熬不了几个月就去世。我想,要不是父亲有幸遇到了刘博士,而是选择开刀化疗,他也不会活那么久。

刘博士和冼建春医生

只是有一次,父亲突然内动脉破裂大吐血,吐了都有一个大洗脸盆那么多。全家人都吓坏了,以为无力回天,赶紧通知亲戚朋友们备好棺木,准备后事。

哥哥马上联系刘博士,开了几副中药赶紧给父亲灌进去。第二天,父亲竟然慢慢好转,吃了点饭后又可以起床了,大家都暗暗称奇。父亲大难不死之后,又悠哉的活了几年,后因意外去世。

就因为父亲的这件事,从此我对中医顶礼膜拜,但凡看病,只看中医。有空的时候,自己也看看中医方面的书,受益匪浅。

2008年,我再次因睡眠不好从广州飞南宁找刘博士看病。第二次看刘博士的时候,他的医术就又达到了一个质的飞跃。

以前他给病人看病,更多的只是就病论病,开对症的药,病人的病很快就好了,但是过不久又因同样的病去找他,这令刘博士颇为费解。

直到后来,刘博士偶然的机会接触了民间性理疗病大师王凤仪的书以后,才如醍醐灌顶。

“我接触了王凤仪先生的书以后,才发现自己以前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刘博士如是说。

五台山义诊

原来,人的很多疾病都是因自身性情引起的,如果医生看病不先去关注了解病人的性情,病是没有办法根除的。不同的心里疾病会引发不同的生理疾病,所以,给病人治病的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因此,再次看刘博士的时候,他都免费给病人们发一本王凤仪先生的《化性谈》,以此希望病人们看淡物质名利,关注内心健康。同时另附一张A4纸,上有胆经和心包经的图片说明,教病人每天敲胆经和心包经,增强体质。

拿到那本书的时候,我被深深的感动,医者父母心啊!这良苦的用心,有几个医者可以做到呢?

只是,再次看到刘博士时我有点难过,两年多不见,他的头上已经多了很多白发,少了些许当年的意气风发,需要他操心的病人是太多了啊!

如今,已经有十年没有见到刘博士了。想他一生致力于医术研究,十年时间,足够一个专注的人在他研究的领域里达到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在不断提高医术的同时,他也一定培养出了更多的中医人才,以一颗仁慈的心普度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