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合理饮食

求学站 人气:2.43W

我的饮食习惯概括来讲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饮食清淡,荤素搭配;种类多样,少有偏嗜;饥饱适宜,饮食规律。

怎么样合理饮食

饮食清淡,荤素搭配

饮食清淡,一般是指日常进食以素食为主,如谷类、豆类、薯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同时配合一定量的肉类、蛋类、奶类等动物蛋白。饮食清淡有益于身体健康,大凡长寿之人多是饮食清淡者。

现代人饮食习惯不健康,主要表现在饮食中过食肥甘厚味之物。因此像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等层出不穷。中医历来反对过食肥甘厚味,如在《黄帝内经》中便说:“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膏粱之变,足生大疔”, 就是指肥胖的权贵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嗜食肥美厚味,就容易产生消渴、半身不遂、痿厥、气粗喘满、癣疮等一类疾病。

因此,我在此建议大家饮食以清淡为好。

当然,饮食清淡并不是指纯粹的吃素,只是食物中动物蛋白相对减少而已。有些纯粹的素食者(如牛奶、鸡蛋也不吃)只吃蔬菜、水果、谷类、薯类等,其实这样的饮食结构对健康是不好的。正所谓“草木无情,而人则有情,需以有情之品而滋气血之生”,这里的“有情之品”即指肉类,因此还需要食用一定量的肉类食品才有助于维持机体的健康。

目前关于饮食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吃四条腿的(猪、牛、羊)不如吃两条腿的(鸡、鸭等家禽),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无腿的(鱼类),吃无腿的不如吃多条腿的(虾)。”

我的看法是大家宜多吃鸡和鱼类,有条件的可以选食海鱼、小鱼、小虾等。鱼类对于身体较虚弱的人尤其适宜,且常食鱼可以有效延缓脑衰老。

种类多样,少有偏嗜

我常告诉身边的人应该“吃杂一点”,就是注意食物种类多样化,不挑食,少偏嗜,各种食物都应适量摄取一些,以保证营养的全面和均衡。

食物种类多样化才能保证营养的全面和均衡。营养缺乏容易导致身体虚弱而多病,影响健康。孙思邈曾在《食治序论第一》中引用前人的话说:“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酸,令人癃……;咸走血,多食咸,令人渴……;辛走气,多食辛,令人愠心…… ;苦走骨,多食苦,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甘,令人恶心。”这提示我们,营养过剩或不均衡同样也会致病。现在患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中风等的人越来越多,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营养过剩或不均衡造成的。

可以说基本上我什么都吃,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什么都只是吃一点。当然,性味平和的食物我会适当多吃些,大辛大燥或大寒大热的食物则少吃一些。

有时候到外地讲学、参观、开会的时候,我也喜欢吃当地的特产。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方的特产所含的营养素有其特点,它们内含不同的微量元素。

现在,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很多人喜欢到麦当劳、肯德基等西方快餐店里面吃东西。或是煎炸的鸡腿、鸡翅膀,或是含过高热量的汉堡包,或是过于寒凉的可乐类饮料,这些都对身体不太有利,偶尔吃点关系不大,不宜长此以往。因为这些饮食从中医角度讲多是性味过偏之品,煎炸过热,冰冻过寒,乍寒乍热,久则肠胃必定受伤。

特别应当注意的是,体质虚寒(如怕冷、容易感冒、大便稀、夜尿多等)的人群更不应过多食用寒凉性质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梨、猪肉、甲鱼等应少食,应该“吃暖一点”。

饥饱适宜,饮食规律

是以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盖饱则伤肺,饥则伤气,咸则伤筋,酢则伤骨。

——《摄生要录》

上面这句引用的是明代养生家沈仕的话,他主张人应当在有饥饿感时进食,口渴时喝饮料,但他并不提倡“极饥而食”、“极渴而饮”,并强调“食不可过饱”、“饮不欲过多”。这也是我为何主张“不可过饥,不宜过饱”的理论支撑之一。饱食容易出现脘腹胀满、消化不良的现象,还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不少人会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即所谓饱食易使“腹中膨亨短气,或致暴疾,乃为霍乱”。

这句话另外的启迪是,如果有可能,应当采用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而不是暴饮暴食的不良习惯。这方面最鲜明的对比是日本的相扑运动员和英国的贵族。日本的相扑运动员为了增加体重,采取两餐制的进食方式,即每日只有早、晚两餐进食,他们每餐的进食量多是正常人的十倍之多,食后即睡,结果日本的相扑运动员寿命多较短,很少有长寿的。而英国贵族的进食是采取每日六餐的进食方式,每餐少量进食。这种进食方式对健康是很有益的,因而英国贵族多身材苗条,长寿的也很多。

从这个“两极分化”极为明显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少食多餐、规律进食的方式对于防病保健是很有帮助的。限于条件,虽然我们无法像英国贵族那样每天分六次进餐,但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方法,即定时进餐、每餐少食。

饮食规律的重要性在前面已经提到,饮食规律有助于健康长寿,诚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我的三餐进食分配

我的三餐基本上都按固定的时间进食,每餐的进食量也多较固定,食不过饱,以七八分饱为度。

现在很多人由于不良的进食习惯而患上胃肠疾病。由于工作或生活的原因,很多人不能按时就餐,肚子很饿的时候才匆忙进食。饥饿时进食对健康不利,一则容易因饥饿而进食过多,加重胃肠道负担;二来匆忙进食时由于牙齿对食物的咀嚼不够充分,也会影响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长期如此便容易罹患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像胃炎、胃溃疡、肠炎等。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饮食以时”,即定时进食并形成规律,这样有助于保持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有助于人体健康。一般来讲,一日以三餐为宜,倘若过饥不食或随时随地进食,就会打乱胃肠消化的正常规律,导致消化功能下降而有损健康。

饮食应合理搭配

在社会物质比较丰富、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怎样吃得更科学或者说更有益于健康,是当前人们关注的话题。有人将当前人们在饮食方面的追求,概括为“吃杂”“吃粗”“吃野”和“吃素”四大特点。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还是应该将这四大特点结合,合理搭配,可能会更符合人们对各种营养的需求,对中老年人来说,合理搭配显得更重要。

粗细搭配

科学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粮食及其加工品的合理搭配,可以提高其生理价值。粮食在经过加工后,往往会损失一些营养素,特别是膳食纤维、维生素和无机盐,而这些营养素也正是人体所需要或容易缺乏的。以精白、粉为例,它的膳食纤维只有标准粉的1/3,而维生素B1只有标准粉的1/50;与红小豆相比二者少得更多。因此,老年人在主食选择上,应注意粗细搭配。至于什么样的比例最好,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资料,将来也不可能有,还是因人而异为好。不过,多吃杂粮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小米和红小豆中的膳食纤维比精白、粉高8倍~10倍,B族维生素则要高出几十倍,这对于增强食欲,防止诸如便秘、脚气病、结膜炎和白内障等都是有益的。我国很多地方的“二米饭”(大米和小米 )、“金银卷(面粉和玉米面)”都是典型的粗细搭配的例子,是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的。

荤素搭配

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多,应与植物油搭配,尤应以植物油为主(植物油与动物油比例为1∶2)。动物脂肪可提供维生素A、维生素D和胆固醇,后者是体内合成皮质激素、性激素以及维生素D的原料。据最新的研究报道,胆固醇还有防癌作用。每天进食少量动物油应是有益无害的。又如,老年人容易缺钙,不妨经常用鲜鱼与豆腐一起烹调,前者含有较多的维生素D,后者含有丰富的钙,将两者合用,可使钙的吸收率提高20多倍;鲜鱼炖豆腐,味道鲜美又不油腻,尤其适合老年人;而黄豆烧排骨,其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可提高二三倍。再如,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蔬菜与肉类的搭配,如黄瓜肉片、雪菜肉丝和土豆烧牛肉等,由肉类提供蛋白质和脂肪,由蔬菜提供维生素和无机盐,不但营养素搭配合理,而且色泽诱人,香气四溢,更使人食欲顿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