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作文600字锦集九篇

求学站 人气:1.91W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的作文600字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阳节的作文600字锦集九篇

重阳节的作文600字 篇1

重阳节,一个孝敬老人、孝敬父母的节日,也是我喜欢的节日。

今天是重阳节,我一大早就起了床,一缕温暖的阳光从窗外射了进来,多么美丽啊!爸爸妈妈已经去上班了,我叠好了被子,看了看闹钟,还有些时间。觉得地板太脏,我决定拖地板。我先把拖把浸湿,然后打算拧干,可是,拖把实在太重了,我怎么拧也拧不干,想到妈妈经常拖地板一定很辛苦,我就使出全身的力气,终于拧干了。哎呀!7点了,我抓起书包,急匆匆地上学去。 中午放学,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邻居石爷爷提着菜篮,篮子里装满了新鲜的蔬菜,天气炎热,石爷爷特别累。我赶紧跑过去对石爷爷说:“石爷爷,我帮您吧!”石爷爷微笑着说:“谢谢你,好孩子!”我帮石爷爷把菜送到了他家里说:“爷爷再见!”就回家了。 妈妈还没回来,我拿起话筒刚想给妈妈打电话,转念一想:我不应该打扰妈妈的工作,今天是重阳节我要给妈妈一个惊喜。我开始行动,先煮饭,再炒菜,我炒了妈妈最爱吃的西红柿炒蛋,噢,味道不错。妈妈回来了,我做了一个优美的手势“请坐。”给妈妈倒了一杯茶说,“您辛苦了,先用茶,再用餐。”笑容在妈妈的脸上绽开了:“我的女儿真的长大了!” 妈妈告诉我,晚上要到外婆家吃饭,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放晚学后我来到了外婆家,表弟正在睡觉,舅父、舅母正在做饭,外婆还没有回来,父母在上班,表妹在写作业。我给表妹做辅导,然后帮舅父、舅母摆碗筷,快摆完时,表弟突然醒了,可舅父、舅母忙得实在脱不开身,我赶紧跑过去哄表弟说:“不准哭啊!再哭以后就不带你出去玩,不给你糖吃了啊!”表弟不哭了,我给了他一颗糖,让他自己玩着,我摆完碗筷后,爸爸、妈妈、外婆都回来了,饭菜也做好了。大家一起吃饭,说说笑笑,其乐融融。 我举起杯子对大家说:“庆祝重阳节,干杯!” “干杯!……” “不对。”表妹说,“应该是庆祝全天下老人们重阳节快乐啊!” 大家一块说:“对!干杯!” 就这样,我们度过了一个快乐而难忘的节日。

重阳节,一个让长辈绽开笑脸的节日,一个让我们孝敬父母的节日。我希望所有的老人、父母都能够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重阳节的作文600字 篇2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在古代民间,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至于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诗人王维更留下千古传颂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这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时至今日,许多传统已经被商业化,失去了文化底蕴。往年的重阳,都没有放假,这个传统节日已经渐渐被人淡忘。只有退休的老人家,才可以在这个节日去登高应节,去缅怀故人。所以,渐渐地,重阳节演变成了老人节。

重阳节的作文600字 篇3

重阳节已经过去了,但与此有关的一条新闻却仍发人深省。重阳当日,解放日报记者进行了一次随机性的街头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被访的年轻人不知道当天是重阳节,有的知道重阳节,但不晓得重阳节与尊长敬老之间的关系。

重阳节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的日渐式微。年轻人可以用学习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这种忘却,但无法回避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传统节日被淡忘的同时,西方节日却在不少年轻人中风光无限。如今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却对中国传统“七夕”节不屑一顾,就是一例。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形式,是传统伦理观、价值观的特定反映形态。然而我们不少年轻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更无法体会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伦理内涵。在此次调查中,90%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认识,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轻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当然这种弱化需要辩证地看待。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这种弱化无疑有益。但是对于那些类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之类优秀的东西,这种弱化就不应该了。因为,恰恰是孕育于后者之中的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成为构筑现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阳节被一些年轻人逐渐淡忘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这种淡漠已经引起社会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学把诵读四书五经的部分内容列入课程表。在全国估计已有100万孩子开始把诵读古诗文作为日常学习的必修课。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们背了多少古诗,而是让他们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在这种优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为“知书达理、尚礼重义”的栋梁之才。

重阳节的作文600字 篇4

每当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节,咱们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举办,那时候,许多老奶奶们跳舞、唱歌为自己过重阳。九九重阳正赶九,又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兴奋。

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不辜负这大好光景,增添了这个秋天的快乐,有多少人画上了这个秋天的快乐,为多少人画上了一丝微笑,它看不见,摸不着,要发自内心去感受。秋天是野游的好季节,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对身体有益的活动,这是对身体非常好的哦。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九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么,怎样让他们过得难忘,快乐呢?听听我的亲身经历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顶上......到处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层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灿灿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历,原来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阳节呀,是长辈们的节日,我怎么会忘了呢,应该向她送什么礼物呀。我想了好一会儿,想不好呀。正当我心情烦躁时,我随手拿了一张报纸,看见了重阳节这三个字,喜出望外,认真地阅读起报纸来,报上清楚地写着每当重阳节时,做子孙的应该陪自己的长辈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点,看看菊花,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体验这个秋天带来的幸福。看了这张报纸,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盘。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记性就笑着说: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外婆疑惑地说: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过了好几个月了。外婆又思索起来,难道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继续说: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发了。我和外婆一边说,一边走,走得更远了。咱们看着清澈的'池水,饱览壮丽的山色,顿时感觉神清气爽。我和外婆不知不觉度过了一天可爱的重阳节。

天暗下来了,妈妈爸爸回来了,还带了一袋糕点,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准备给外婆过重阳节。上面缀着各种花纹,有的是嵌着几棵小草......咱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尝起了糕点,可好吃了。外婆笑了,像年轻了几岁。

重阳节的作文600字 篇5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洋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我所在的城市——上海,这里没有山,仅有的也只是小山丘,即使登上去,也无法感受“重阳节秋高气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尽收眼底。”的意境,可这丝毫没有减退我们上海人对重阳节的兴致。在大大小小的糕点店里,都摆满了插着彩色旗子的重阳糕。社区里也组织开展重阳节的活动。这次,我校欢乐团队的主题也是重阳节。在我乡下的外婆家,那儿的重阳节才叫热闹呢!到那时,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聚到大山下,开始登高。这么多人一起爬山,别提多有趣呢!

重阳节又是“老人节”,每当此时,我都要打个电话给我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祝他们节日快乐,因为这是他们的节日,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文明遗产,我们应该继续传承下去!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就在眼前了,让我们一起开开心心地度过吧!

重阳节的作文600字 篇6

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父母生命的是父母的父母——祝天下所有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重阳节快乐。

——题记

又是新的十月,又是新的重阳节,又是新的记忆,我找出早被丢弃在一旁的毛线和已经织了一半的围巾,像是被打开了尘封多年的记忆。不知多久以前,我曾说在重阳节的时候要送姥姥一条围巾。煞有介事的织了一半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真的很没有耐心。最后这条“半成品”就和那半卷毛线一起尘封在了记忆里。

直到今天,妈妈提起今天是重阳节,然后打电话祝姥姥重阳节快乐时我才想起,原来又一年过去了。

下午,和妈妈一起去大姨家看小外甥,从大姨家回来,妈妈又从小外甥联想到了我小时候。妈妈说,我小时候最喜欢我的莫过于姥爷,小时候我喜欢听歌,姥爷总是会一遍又一遍的放给我听,只可惜,姥爷走的早。

这一点在我的记忆里是清楚的,从我落地时就没有爷爷奶奶,爸爸经常出差,只有妈妈一个人照顾我。妈妈贫血,所以姥姥姥爷经常帮忙。其实记忆中的姥爷,我是熟悉的。记得,姥爷很和蔼,总是会在我玩的时候看着我笑,总是会护着我。但关于姥爷最后的那一段记忆,却是模糊的。

我只记得,姥爷走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哭,我却全然不知发生了什么。才三岁的年纪,我能知道什么?后来妈妈告诉我,姥爷走了。姥爷去哪儿了?他不要我了吗?我还要姥爷给我放录音带,我还要和着伴奏唱歌,我还要讲故事给姥爷听。我问妈妈,姥爷是走了吗?什么时候回来呢?爸爸去西藏出差了,那老爷去哪儿了呢?去找爸爸了吗?

直到五岁,我才意识到那个慈爱的姥爷已经真的离开了,但我没有伤心也没有难过,我相信姥爷会在天国,看着我。

妈妈爸爸每每提到姥爷时,总是会对我说:“你小的时候,你姥爷总是说,‘是块好玉呀,就看你们怎么雕了’。”我每次都是笑笑,这句话从小到大我已经不知道听了多少遍,我相信生命是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的,我也相信姥爷会在天国上看着我。

重阳节的作文600字 篇7

重阳时节,人们在登高的同时,还伴有放风筝的活动。此时的街头和旷野上,随处可见放飞的风筝:天上白云飘飘,风筝点点;地上笑语阵阵,菊花盏盏。好个重阳九月天!

按照当地民间的传统习俗,一年有两次集中放飞风筝。上半年在清明,下半年在重阳。清明时节地气上扬,是放风筝的好时机;而重阳时节金风送爽,天高云淡,视野开阔。人们纷纷借登高之机放风筝。此时,不少老者也加入到登高、放风筝之列,以健康的体格证明自己能够活到九十九。

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初型均是鸟类。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纸张,因此只能用竹木制成。汉代,人们已经能够用牛皮制作风筝了。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人们便开始用纸制作风筝,出现了“纸鸢”和“纸鹰”的称谓。“风筝”之名的出现,是在五代时期。唐以后,风筝在民间盛行,形状已经不局限于鹊、鸢等鸟类,还有仙女、龙、凤、蜜蜂、蝴蝶、虫、鱼等等,花样繁多,应有尽有。

放风筝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活动,带有浓厚的地域民俗色彩,并与各地农时相关。在我的故乡,清明时节放的风筝各式各样,但以龙的造型和图案为主,传说自清明之后,龙的活动就越来越频繁;重阳时节,天空高远晴朗,经常可以看到翱翔的雄鹰,所以此时风筝的形状图案就以雄鹰为主。飞向高空的风筝,与登高的人群相呼应,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向往。

重阳节的前两天,我们这些半大孩子就开始自己动手扎风筝了。扎风筝的原料都是自己寻找的。骨架有的用劈开的竹条,有的用柳条。当然,柳条的效果不如竹条理想。扎好骨架后,用糊窗户的毛头纸将其糊上,再用毛笔蘸上染粗布用的颜料,在上面画上喜欢的图案,一架风筝就大功告成了。至于雄鹰风筝,我们是扎不了的。且不说制作难度大,单是所用材料,我们根本找不到。因此,我们都盼着村里会扎走马灯的猫爷来制作雄鹰风筝。他的雄鹰风筝,带着竹哨,放起来的时候,会发出好听的哨音。每年重阳节,他都会在乡亲们登高的土丘旁把雄鹰风筝放起来,引来乡亲们的称赞和喝彩。正是:重阳到来放风筝,互比高低戏秋风。眼界最是今日宽,菊花香中传笑声。

重阳节的作文600字 篇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秋高气爽,菊花怒放的季节迎来了今年XX月XX日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也是中国传统的老人节。在这一天是让老人们登高休闲更是为了让人们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我的奶奶是一位退休老师,学校在这一天给她祝寿,不仅安排了精彩的节目和庆祝礼仪,还送给她一个精美的大蛋糕呢!晚上,奶奶请全体家人一起到“老家”吃顿团圆饭,也顺带着过重阳节。18:00左右,二伯、二伯母,哥哥和我的一家都到齐了,晚餐开始了,奶奶烧了一桌子她拿手的好菜,有红烧鸡肉,糖醋昌鱼,阳澄湖大闸蟹等……餐桌上是色香味具佳,看得我眼花缭乱,口水直流,忍不住不客气的先吃起来了。大家边品尝美味的菜肴,边谈着一些天南地北的三海经,说说笑笑,有多么的亲热又是那么的和谐啊!接着我们举起酒杯,为奶奶庆祝生日。

大家酒足饭饱后,一起在大厅看起重阳节的电视节目,我和哥哥可闲不住了,为了能使爷爷奶奶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我们负责给他们捶捶背。过了一会儿,奶奶把大家又召集在餐着前,猜猜我们要干什么呢?吃蛋糕呀!我把蜡烛先插在蛋糕上,哥哥把灯点关了,然后由二伯把一个莲花式样的蜡烛点着了中心,“啪!”,那朵莲花奇妙的开放了,大家都被吓了一跳,但紧接着美妙的生日歌音乐响起来了,家人个个笑逐颜开的随着音乐唱了起来,奶奶露出了激动的神情,等蜡烛吹灭,二伯母亲手把大蛋糕切成一小份的分给大家吃,甜蜜的奶油香浓的蛋糕,真诱人啊!哥哥一口气吃了三快,还变成了一只名副其实的:“大花猫”当然我也好看不到哪里去。最后妈妈给奶奶和爷爷各做了一碗长寿面,我抢先祝福一声:“祝爷爷奶奶福如东山,寿比南山”。他们笑了,笑的那么满足,那么慈祥,那么快乐。

这是一个我过得最愉快,最有意义的重阳节。

重阳节的作文600字 篇9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

重阳节是一个岁时节日。在中国岁时节令中有7个重复月日数字,如正月正(春节)、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端午)、六月六、七月七(七夕)和九月九,先后成了习俗节日。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所以它在岁时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