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余生》语文教案

求学站 人气:2.18W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荒岛余生》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荒岛余生》语文教案

《荒岛余生》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培养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分析、概括语言的能力。

3、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4、了解一些课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

5、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3、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或课本所附的《名著导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分析文章结构并概括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设计

导入

1、让读过《鲁滨孙漂流记》的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作品。

2、教师提示:欧美的许多国家都把这部作品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必读书,因为在鲁滨孙身上集中体现了人类所拥有的优秀品质的精华,如坚忍不拔、勤勉务实、创新进取等。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荒岛余生》(板书)就是这部作品的节选,这里没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而是围绕着鲁滨孙刚到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的。

3、出示教学目标(投影)

整体感悟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应该掌握的生字、词语,划出。

教师投影出示字词练习,学生齐读、解释。

2、理清文章结构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鲁滨孙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b、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c、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

这是本节课应该解决的重点,教师最后明确:鲁滨孙落入荒岛之初的思考经历了三个阶段:

◆要不要活下去?有没有前途了?

◆怎么才能活下去?需要解决哪些物品?

◆光有物质条件算不算生活?

概括起来也就是课文结构的三个部分,即生存问题、物质问题、精神问题。而这三个方面几乎也可以看成人类进化史的缩影。

探究人物

1、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紧扣课文)

b、你如何理解鲁滨孙记日记、阅读《圣经》及其他祈祷书的行为?

c、鲁滨孙在逆境中的自我安慰算不算逃避现实?为什么?

d、他为什么一定要活下去?这样活值不值得?

讨论这个问题组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整部作品来谈,以全面理解人物形象。

2、全班讨论

学习这个单元之前,讨论:假如你也像鲁滨孙一样身陷荒岛,你可能怎么想?怎么做?从鲁滨孙的谋生经历中,你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

这是个开放性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实话,深入理解鲁宾孙身处绝境时的心理活动,明确学会生存的重要。(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学习生存的实例来谈,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不宜占用太多时间。)

作业

抄写识记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手法。

2、学习鲁滨孙的优秀品质,珍视生命。

教学设计

分析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四人小组讨论,结合课文谈谈:

1、鲁滨孙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来的?

2、为什么通篇用第一人称?可否换成第三人称?为什么?

通过讨论,教师提示学生,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通过刻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表现人物的性格,而课文节选部分则主要通过人物自身思考,即心理活动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至于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则可以从小说的真实效果方面理解。

《荒岛余生》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学会通过细腻的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求取生存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这部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的作品,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部书就是《鲁滨孙漂流记》。

二、作者简介: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他59岁开始写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他对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

整体感知:

三、检查字词

四、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结构。

(1)鲁滨逊对自己处境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前后有何联系?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明确:(教师板书)

三个阶段

三个部分

生存问题

(1—3)节

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生存下去。

物质问题(4—9)节

解决了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精神问题(10—12)节

积极乐观的生存心态。

鲁滨逊的性格特征:

五、拓展:讲读后感的写法,展示例文。

六、作业:写一篇《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