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教学设计(通用5篇)

求学站 人气:1.56W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寓言四则》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通用5篇)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四则寓言有两则是选自《伊索寓言》,另外两则选自《韩非子》。前两则极具讽刺意味,作者已点明寓意: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讽刺性之所在;《蚊子和狮子》讽刺了战胜强大敌人却撞在蜘蛛网上的蚊子。《智子疑邻》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遭到不同对待。《塞翁失马》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但本课更在于灵活地分析寓意,允许从不同角度作概括。

【教学目标】

1、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3、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疏通字句。

老师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寓言总是很受孩子喜欢,这个学期我们学过寓言吗?什么是寓言呢?

读“课前导语”。

二、朗读寓言,分析故事情节

1、朗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读出人物的语气。

思考:

⑴ “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的“笑”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

⑵ 赫尔墨斯为什么先问宙斯、赫拉像的价钱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

⑶ 一个银元是贵还是便宜?

⑷ 如果蚊子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

2、根据情节,归纳寓言寓意。

三、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所以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并且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四、联系实际,深入探究

1、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吗?

2、你觉得这两个故事还适用于哪些人呢?

五、布置作业

1、自编寓言故事,注意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参考题目:

⑴ 嘴和眼的对话

⑵ 树和斧子

2、预习《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昨天,我们学的是古希腊的寓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古代寓言两则。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寓言,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布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它们作为论据来阐明事理,非常具有说服力。如:《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

二、疏通课文

1、学生朗读,自主探究。

2、四人小组相互交流探究。

3、小组提出无法解决的字词,全班讨论。然后教师打出课件,学生解释加点的字。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三、复述故事情节

在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加深理解。

四、多角度归纳寓意

1、先引导学生读课本204页钱钟书伊索寓言新解,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发表见解。

⑴ 《智子疑邻》:

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⑵ 《塞翁失马》:

这位失马的塞翁,不以众人之“吊”为忧,不以众人之“贺”为喜,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沉着冷静,方寸不乱,既看到了“祸福同门,利害相邻”,也看到了“祸福相转而相生”,充分地体现了道家“淡泊无为,蹈虚守静”的心态。这种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观点是符合辩证法的。但这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及相对主义观点,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是不够科学的。同时,文末以“丁壮者……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格调也较低。

2、如果学生觉得难,可提些问题进行启发。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

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五、扩展阅读

课件打出成语: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让学生讲讲这些故事及寓意。

六、布置作业

1、翻译文言文。

2、课外读《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选》

【教后反思】

1、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寓言都适合多角度解读,如《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其明白的寓意已经很难再有想像的余地,一定要改变故事情节反而生硬。

2、确实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简短深刻的文言寓言,既积累了一些成语,又提高了学生文言阅读的能力。学生也很感兴趣。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寓言四则教案。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能力目标

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德育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跟录音仿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感知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关键语词的表达效果。

2.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所选四则寓言故事精短,构思新巧,且很富趣味,通过艺术地设计提问,把学生引入故事情境,激活学生的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寓言的内容和感受人生哲理。

3.探究拓展法。通过探究、比较性题目的设计,如将故事情节作改变、删节,看表达效果的变化等,拓展想像空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打印好的作业讲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和寓意;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理解精巧构思和拟人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选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导入,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伊索寓言》)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

二、资料助读

投影显示:

1.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教案《寓言四则教案》。”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三、师生共同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学生自由诵读,思考:恰如寓言诗人拉·封丹对寓言的形象概括,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那么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

教师明确: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

2.研习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学生集体诵读,思考:

(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对话描写为主,试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起伏变化。

(2)对雕像者的形象指惜墨如金,轻轻一句“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答语,却见其情节波澜,就其表达效果试作分析。

(3)梳理、归结故事的情节脉络。用简练的话语填充:全篇故事分两层,其起因和开端是,发展和结局是。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故事主要是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问三答的对话来叙述的。问句中同中有变,“值多少钱”四个字用反复,而主语在第一次发问时省略,第二次点写明,第三次则用代词。雕像者的回答略有区别,第一次用确数,第二次比较而言,只说概数,第三次不用数词,贬低得一分不值。

(2)雕像者的答语,如烘云托月,造成文意的陡转,给人以巨大反差,讽喻之意暗寓其中,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

(3)赫耳墨斯到雕像店里去了解自身价值。叙述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的对话。

3.品味关键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

(1)听读录音,圈点勾画出寓言的关键词语,一“笑”、两“想”、三“问”。

(2)组织讨论:

①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②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笑”说明了什么?

③“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①“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想知道”是掩饰之辞,实际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

②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他骄矜的“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

③这段着意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动。他心想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他竟然认为自己的身价能超过父亲——作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话下,是多么狂妄。他自以为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势利的,阿谀奉承的,他这样猜度别人,足见其心灵的卑劣。

(3)表情朗读,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内容的修饰语: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的形象。

学生填充,教师示例:如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等。

(4)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然后推举代表在班上表演,学生评议。

(5)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对寓意的理解。

(6)鼓励学生将故事情节作适当的改变,看看寓意会有什么不同。如将“还要贵一点”以下的情节改为:“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悄离去。或者赫耳墨斯来到店里,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呢?”

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进行讨论,进一步领会作者安排情节的意图。

(7)集体诵读。读出语气、语调。

四、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

1.自由诵读,理解寓言大意。

教师提示:这则寓言的结构安排和前一则相同,也是分叙讲述故事,结叙点明寓意。

2.集体诵读,梳理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师明确:本文构思精巧,短短篇幅中,情节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故事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先写蚊子所获得的胜利及其原因,后写蚊子所遭遇的悲剧及其原因。

3.畅读课文,圈点品析文中的两“吹”一“叹息”。理解蚊子的性格特点及其故事的寓意。

问题讨论:(1)这则寓言以动物喻人,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想像色彩,清新、形象,那么文中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2)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下列成语中:骄兵必败,不自量力,大意失荆州,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哪一则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

(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5)蚊子如果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合理的想象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

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蕴含的道理。

2、联系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与合理的想像能力。

2、联系生活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想象法

教学用具:导学案

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案

一、资料助读:

1、寓言及其特点: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简介伊索:

伊索被后人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二、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赫拉 ( )宙斯( )庇护( )饶头( )

2、解释下列词语:

爱慕虚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庇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懂课文:

1、了解《伊索寓言》。

2、了解故事大意。

四、我的疑惑:

探究案

一、 梳理情节:

1、朗读课文,概括这则寓言的故事内容。

2、思考: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3、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4、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说明了说明?

5、结果令赫耳墨斯满意吗?他值得同情吗?

二、感受人物:

1、说说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三、探究寓意:

1、请从不同角度谈谈对寓意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或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续编情节:

赫尔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当饶头只作白送之后,他的心情神态会怎样?他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我的感悟与收获:

训练案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这个故事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他们的表现作用。A.较量较量: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表现出蚊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情。B.凯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表现出蚊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情。2.“要说不是这样”中的“这样”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概括蚊子战胜狮子的主要原因是_ ____________。4.文中在描写蚊子叫声时用了两个不同的词,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5.“你并不比我强”和“我比你强得多”分别是________句和___ ____句,从句子的语气上来看,第_____句比第 _____句强。6.文中写狮子与蚊子的“战斗”时主要运用了( )和( )的描写手法。A.对话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神态描写E.心理描写7.在文中最后一节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以上学习寓言的方法自学<<智子疑邻>>与《塞翁失马》。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4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了解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使用成语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学习《寓言四则》,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指带有劝喻或讽刺的短小故事。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就已经盛行,先秦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优美的寓言。例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狐假虎威》、《愚公移山》等。

课文《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买椟还珠》和《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这两个故事都是战国时期的。《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他的宾客编写的。书中涉及祸福的文字很多,这与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寓言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寓言一般结构简短,情节集中,故事风趣幽默,人物性格突出,常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寓言的语言生动形象,常用简约的语言勾画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二、诵读

老师泛读课文。

三、学习字词

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学习生字读音,解释重点实词、虚词和短语。

四、朗读课文

采用不同方式,请同学朗读课文四遍,熟悉课文内容。

五、串讲课文

同学串讲,老师适时指点。

六、概括寓意

学生分小组讨论,概括寓意,然后交流。

七、总结

《画蛇添足》:事情已经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再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过和不及也许仅仅相差一点点,但是要掌握分寸必须明智。过分聪明,思想方法不对,有时反倒被聪明贻误。

《买椟还珠》:没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当,就会舍本逐末。

《画蛇添足》、《买椟还珠》都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滥竽充数》:成就一番事业关键是有真本领。没有真本领,一味地投机取巧,只能得逞于一时,终归要碰壁的。这则寓言叙事平实,情节简括,由于前后对比,并不显得平板。突出了人物于变化的环境的应对,一个“逃”字活画出南郭处士的狼狈。

《塞翁失马》:这个故事说明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是一篇哲理寓言,叙事多用对话,情节曲折,用白描的手法,生动地刻划了一个深谋远虑的老者的形象,通过语言描写表明了他对突发事件的冷静的思考与平和的心态。读者从中可以感悟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八、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翻译句子。

(1)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卮酒,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入胡。

九、板书设计

寓言四则

画蛇添足 —— 多此一举 弄巧成拙

买椟还珠 —— 取舍不当 舍本逐末

滥竽充数 —— 鱼目混珠 投机取巧

塞翁失马 一一 安知非福 祸福无定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5

教学

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能力目标

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诵读;灵活运用“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具课件

时间安排指导自读《智子疑邻》——研读《塞翁失马》——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课后

小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以读带动其他环节。通过自读、译读、熟读、无标点

朗读等形式,为学生理解课文铺平了道路。

备注

教案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指导自读《智子疑邻》

1.资料助读

投影: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纳。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像《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智子疑邻》也是其中的一篇。

2.自由诵读,疏通文意,教师提示理解词义的方法。

理解词义有三种方法:

(1)借助文章下面的注释;

(2)查工具书;

(3)举手询问。

3.请学生抓住主要情节、关键词语理解寓意。

4.生联系自身体会谈启发。

二、师生共同研读《塞翁失马》

1.资料助读

投影: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很多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文意。

教师提示:

(1)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2)何遽(jù):就,竟。怎么就,表示反问。

(3)其马将(jiānɡ)胡骏马而归:带领。

(4)堕(duò)而折其髀(bì):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5)人皆吊之: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6)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

(7)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8)此独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保全。

3.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生根据图片提示,用文言文说说故事。

5.无标点朗读课文。

6.生理解寓意。

思考:

(1)好事坏事能转化吗?

(2)好事坏事必然转化吗?

(3)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

7.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点拨:

启示:

(1)祸福可以转化,不要静止地看待;学会在祸中看到福,从祸中考虑到怎样求得转化,不要消极悲观,或者在福中看到祸,加以戒备。

(2)祸福之来,确实有许多偶然性,生死、利害、得失,并不都是可以预料的。考虑力求周全,处事力求慎重,多一些应付不测之变的准备,少一些不着边际的幻想;一旦面临祸患,可以处变不惊,可以减少后悔。这也是一种成熟生活态度的养成。

8.你能不能用成语、俗语或者警句之类来解释这则寓言呢?

三、拓展延伸

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你知道吗?你能不能给大家讲一个出自寓言的成语故事?

四、作业布置

自编寓言故事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如树和斧子、蜜蜂与花朵、画笔和颜料

五、板书设计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智其子转化

富人“不筑,必将有盗”祸(一定条件)福

疑邻人之父化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