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教学计划

求学站 人气:1.76W

【教学目标】

声现象教学计划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声音的传播

3.声速及有关计算

4.乐音的三要素

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6、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授课形式】实验教学;实例教学;识记教学;例题教学;教材展示教学等

【知识结构】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原因:振动(举例:讲话时喉咙的振动;吉他)

2.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以波的形式传播。(举例:敲击桌子能听到声音)

3.声速: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作为常识识记)

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

(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

(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

(3)回声测距离及其它应用。

二、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快慢)决定。(举例:吉他或翻书)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与声源的振幅有关。(一个人的声音大小)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两个人声音不同)

三、乐音和噪声

1.区别:

(1)从物理学角度看(有规律或无规律;好听悦耳或难听刺耳);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是否污染环境)。

2.减小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消声器);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

(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戴耳机)

四、超声与次声

通常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人耳不能听到)

TAGS: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