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心声》教案四篇

求学站 人气:9.48K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声》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心声》教案四篇

《心声》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心声的含义。

2、体会文中生动细致的心理、神态、语言描写。

3、培养学生积极负责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学生讲《骆驼妈妈》的故事。

骆驼妈妈

骆驼妈妈低着头,不时地停下来闻着干燥的砂子。按照常识,人们知道这是骆驼在找水喝,它们的眼睛血红血红的,看起来快要支撑不住了。

终于,它们来到一汪泉水的边上,小骆驼兴奋异常,可是泉水太浅了,不论小骆驼怎样努力,都无法把嘴凑到泉水之中。

惊人的一幕发生了:那只骆驼妈妈围着它的孩子们转了几圈,突然纵身跃入了深潭水终于涨高了,刚好能让小骆驼们喝着。

在这尘世中,我们的心灵被岁月磨得粗糙和麻木,但骆驼妈妈这纵身一跃,让人看懂了母性的伟大,亲情的可贵。

(二)导入 新课

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教师总评并借助对骆驼妈妈伟大母性的赞扬,由亲情导入 。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听录音范读,排除文字障碍。

2、学生分段朗读,使其能较熟悉课文内容。

(四)师生共同讨论课文内容(设置问题)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那么李京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2、他为什么那么想读课文?

3、心声在文中是指什么?

4、如何看待程老师上公开课的做法?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引导。)

(五)拓展延伸练习

1、如果你是程老师,这节课你打算怎么上?

2、开课不能只讲求形式,你还能举出一些不重内容、不求质量、只讲形式的事例吗?这些事有什么危害?

(六)小结(略)

(七)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懂得了什么道理呢?以我的感受为题,写一篇短文。

(八)板书设计 (略)

《心声》教案 篇2

总1课时

课型

自读

备课时间

10月7日

第1课时

使用时间

10月8日

教学目标

1、理解“心声”的含义。

2、学习通过心理描写,刻划人物的方法。

3、学习从理清情节入手,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

1、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

1、学习作者心理、动作描写。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板书设计

心声

黄蓓佳

想朗读课文

万卡—————卜—~李京京

爷爷——心声——爷爷

奥尔迦———十一_—一妮儿

情感共鸣,渴望倾诉

教学修改、反思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正在想什么?告诉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学生举手回答)。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心声》,听听李京京的心声。

二、读课文

1、默读,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生词,弄懂它的意思。

2、听录音读课文,注意感情。

3、配乐角色朗读课文,读完之后让学生进行评价,选出朗读明星。

4、挑学生复述故事。

在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知道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作创造性的复述)

三、分析课文

1、程来势开始不让李京京读课文,后来“只好”让他读,最后用“发颤”的声音请他把课文全部读完。说说程老师内心活动的前后变化2、凡卡的故事为什么让李京京感动?让学生在弄清本题的同时,明白他们两个毕竟是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找出他们身上的不同点。

3、假如赵小桢在公开课上读,会有什么效果?

让学生自由发言,并挑学生模仿赵小桢奶声奶气、娇滴滴的声音。

4、分小组讨论,对程老师安排的公开课的看法,让学生各抒几见,不论褒贬。

四、引导学生自由讨论,通过上述分析说心声的含义。

五、课堂延伸

让学生对老师、对父母说心声。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心声》,听了心声,那么我希望我们大家今后一定用心来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让我们的周围,让我们的生活,让世界充满爱。

七、布置作业

替李京京给爷爷写一封长长的信,像凡卡写的那样的信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在一种心理感到很安全,思想很自由、很宽松,乐意进取、乐意参与,情绪很高亢的状态下进行。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心声》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学生要自由。我们要求课堂要有规范,要有纪律,但是课堂规范和课堂纪律最核心的实质与理念就就是自由,所谓自由就是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心理,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无拘无束,这是最基本的东西。

第二,要有宽松的氛围。所谓宽松,我想就是允许学生说错话,说真话,把它自己的经验、最个性化的东西充分表达了出来。

第三,就是民主。让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

作业批

改记录

批改时间:年月日

学校

意见

评价情况

评价人

评价时间

《心声》教案 篇3

【教育目标】

1、注意本文的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2、通过小说,引导学生探求儿童的心理特征,并对当前教育的某些现象提出质疑。

3、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

本文的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策略方法】

预习法、朗读法。

【教学用具】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以前学过《万卡》这篇小说吗?找同学讲一下万卡的故事。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围绕《万卡》会发生什么事情?(板书题目作者)。

二、整体感知

1、解决字词。给他们补充一定的字词。

毛毛剌剌、琅琅、契诃夫、捻等等。

2、我们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呀?---人物、情节、环境。

3、哪位同学能给大家把主要情节讲一下?

4、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

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5、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6、那么,就请你根据这四个场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吧!

7、本文中,主要刻画的人物是谁?(李京京),用了哪些描写手法?从文中找出来,并说说它的作用。

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8、李京京为何被《万卡》打动了?从中你可以看到欣赏文学的什么启示?

由于他的身世与作品中的万卡的身世遭逢相似,使他在阅读《万卡》时心理产生深深的共鸣。

要有生活,有感受,投入感情,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感同身受,要用心去感受,去朗读。

9、什么原因促使京京最后举起了手?从中你可以总结出什么道理来?

“心理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不要轻易放弃努力,也许多试一次,机会就会降临。

10、京京读课文的效果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1、京京是个怎样的小孩?

沉郁、倔强、认真、善良自强、满怀真诚。

12、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李京京的心声不仅在于执著的要求在公开课上朗读小说,其深层的心声,还包括:

要求老师能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

渴望家庭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

13、上周四,我对你们发了一通火,在此我想听听大家的“心声”。

14、文中另一人物程老师,她在上公开课的心理变化如何?会对京京说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位老师?

满意高兴──慌乱紧张──感动懊悔。

15、你认为怎样才算一堂真正的公开课?故事中的情节与现实中的我和你是否有相同之处呢?

16、那么,此时此刻,你最大的心声是什么?

三、作业

以“心声”为题,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感情。

【课后记】

上完这堂课后我才发觉,虽然身为班主任,但和学生的心理差距依然很大,学生内心里有许多东西是我所不了解的。这堂可让我收获颇多。也让我更加的走近了学生。

《心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通过情节反映的社会生活。

2、品析“心声”的内涵,并学会如何进行文学欣赏。

3、细品并学习小说中出色的心理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

细品、内化语言。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小说中所反映的教育中的某种现象。

【教学媒体】

投影仪、录音机。

【其他】

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准备复述。

2、阅读《同步阅读与感悟》中第12课的拓展阅读《万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带着一声啼哭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们用好奇的眼晴打量我们周围的一切,接受周围的一切,同时我们也希望被他人接受,我们一路走来,面对人生我们有太多的话想说,有太多的心声要表达,让我们一起走进《心声》去听听主人公──李京京的心声吧,他会让你有似曾相识的感受。 引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及所反映的的社会生活

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请同学复述全文故事情节。(四个主要情节不能掉)

提示:按照时间的转换分为四个情节:

第一(1~17节):李京京要求在公开课朗读课文,被老师以嗓子沙哑为理由拒绝;

第二(18~27节):李京京在树林中练习朗读,想起自己与万卡相似的遭遇,心里难过悲伤;

第三(28~44节):李京京纠正同学朗读的错误,被同学嘲笑,他倍感委屈;

第四(45~59节):李京京在公开课上终于得到了机会,声情并茂地朗读了小说。

2、讨论:

⑴ 《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提示:《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⑵ 从这篇小说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对你所看到的现象有何看法?

教师点拔,总结,引导学生对现象作正确的评价。

⑶ 小说为什么取名“心声”,你如何理解?

提示:李京京的“心声”不仅在于执着地要求在公开课朗读小说,其深层次的“心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求教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第二是渴望家庭和睦,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

整体感知。

讨论赏析。

深入理解题目。 三、细品语言,内化语言

1、从语言的角度看你喜欢这篇小说吗?你喜欢哪一部分,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并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侧重于文中出色的心理描写部分,并让学生说说这些心理描写的精彩之处。)

2、合作活动:

四人小组互相读给对方听,推荐读得最好的一名同学参加全班朗读比赛。(配乐) 品味语言。 四、作业

1、缩写故事,字数在300以内。

2、完成《同步阅读与感悟》的同步练习。写作训练。

【板书设计】

12、心声(黄蓓佳)

心声:

1、执着地要求在公开课朗读小说。

2、要求教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

3、渴望家庭和睦,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