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爬山虎的脚》教案(通用3篇)

求学站 人气:1.9W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文《爬山虎的脚》教案(通用3篇)

课文《爬山虎的脚》的教案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

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6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3、看插图,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美感来。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再一次默读课文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样子、颜色。

5、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仔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1、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触巴拉贴

3、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变”“弯”与“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把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长的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得才这么有序。

5、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

(1)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这是爬山虎的一根茎(老师用彩色粉笔画),这是嫩叶(画叶)。让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2)评议学生在黑板上的演示对不对。

(3)再让学生上台演示爬山虎往高处爬的情景。

(4)教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电脑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茎紧贴在墙上,爬满整个墙。所以课文第二自然段才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7、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么爬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没触着墙:(板书)萎了

触着墙:(板书)牢固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3、课文哪个自然段也告诉我们这个意思?

三、总结

1、学生归纳2、3、4、5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

2、复习3、4、5这几段,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4、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楚这个意思,作者进行细心而有序地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文《爬山虎的脚》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具准备:

课件、彩色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

欣赏课件。问:你知道在这一大片叶子里面藏着什么?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一)研读第3自然段

1、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呢?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脚的句子。

2、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3、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直观理解叶柄。

4、请你选择恰当的颜色笔,边默读这三句话,边画出爬山虎的脚(一生板画,其余的在座位上画)。

5、评议图画。

6、出示影片,让学生配音。

7、小结。

(二)研讨第4自然段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2、学生汇报:爬山虎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质疑:“这样”究竟是怎样?

3、出示句子,用“5”画出动词。

4、谁来当爬山虎演一演?四人小组讨论,推荐一名代表表演。评议。

5、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爬山虎吗?

6、抓住动作词读好这两句。个别读。齐读。

7、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向上爬。“一脚一脚”能换成别的词吗?看课件,讨论,小组汇报。

8、这段中,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9、齐读。

(三)研读第5自然段

1、看课件,读课文,用“如果……就……”说说你的发现。

2、男女生分角色读。

三、总结课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作业

仔细观察一种你喜欢的植物,以《我发现______的秘密》写片断。

板书设计:

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脚枝状`细丝

嫩红

爬山虎的脚

触着墙——触巴拉贴(牢固)

没触着墙——(萎了)

课文《爬山虎的脚》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热爱生活,做个有心人。

4、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图画纸、水彩笔、爬山虎的脚。

2、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爬山虎叶子图片、爬山虎的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有许多同学都见过爬山虎,爬山虎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

(叶子)

2、你能说说你见到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吗?

(让学生谈谈自己以前观察到的叶子的样子。)

3、我们看看叶圣陶老爷爷是怎么写的?

(放录像,教师范读。)

4、看了录像,你认为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个有什么特点。)

那些句子体现了爬山虎叶子的美?

(指导朗读)

5、齐读第二段、放录像,学生试复述。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在这美丽的叶子下面还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图)

1、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我们平时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

(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内容,让学生抓重点词,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指名朗读,全班齐读,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过渡:它又是怎样向上爬的呢?

四、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1、指名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用什么方法?

(抓重点词:触、巴、拉、贴。教师板书)

3、学生上黑板演示爬山虎怎样向上爬的。演示中理解词语“一脚一脚”。

⑴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让学生用手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⑵评议学生演示得对不对。

⑶教师小结:

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脚,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4、多媒体演示爬山虎向上爬的动画,学生复述,指名背诵。

5、过渡:

那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2、爬山虎的脚和墙的关系怎样?

六、总结

1、我们知道了在爬山虎美丽的叶子下面,爬山虎脚生长的位置、样子和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2、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的方值得我们学习。

3、作者进行细心有序的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是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拓展

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神奇的植物,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