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春》教案

求学站 人气:2.15W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语文《春》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一语文《春》教案

初一语文《春》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春天的景物、抓住能表现春天景物的主要特征、有层次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练习精读的技能,学会用摘录的方法来积累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

2、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教学难点

1、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对于春天,历朝历代的诗人、画家,总有吟不完的诗句,画不完的美景。今天,我们通过朱自清先生的妙笔,去欣赏一篇堪称绝佳的春的散文,感受春的气息,春的声响。

二、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朱自清,师补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

2、朗读

(1)师配乐范读,学生听准字音、语调,把握情感。

(2)生分组朗读,把握情感基调。

(3)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4)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三、研读赏析

1、总体把握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脑海中,春天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这篇《春》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2、师生同赏第一部分:盼春

师: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生:“盼望着”;“近”(拟人)

师:“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生: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反复)

3、同赏第二部分:绘春

师: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先粗笔勾勒,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总提一笔,然后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描绘出怎样的一幅景象?“欣欣然”、“朗润”、“涨”、“红”分别表现出什么?

生:表现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欣欣然”拟人,万物复苏;“朗润”润泽,绿色饱满起来,郁郁葱葱;“涨”冰雪融化;“红”春光明媚。

师:小声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划下来,并写出喜欢的理由。

(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a.喜欢的词语

(1)嫩嫩的、绿绿的

(2)偷偷地、钻

理由:

(1)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2)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b.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理由:

(1)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2)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

(3)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

1、赏析春花图

师:在这一幅图景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方法,试说说这样用的好处

生:①“赶趟儿”——拟人,写出花儿们争相盛开的情景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比喻,从视觉角度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

③联想——秋天果实累累,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听觉),衬托春花的万紫千红。

④“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比喻、拟人,明艳照人。“散”:多,分散,面积广。

2、赏析春风图

师:春风图,着力体现春风的什么特点?如何体现?

生:春风的和暖与清新。通过触觉写它的和煦、轻柔;通过嗅觉写出了春风带给人的特有的清新;通过视觉和听觉绘出了一副明快优美、赏心悦目的美好画面。在这幅图中,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方面,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赏析春雨图

师:春雨图,着力描写春雨的哪些特点?

生:细密轻柔、润泽万物。春雨的特征是,多、细。

师:形容春雨的多、细,作者怎么体现?

生: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非常贴切,不仅展示了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

师:接着作者写雨中的树叶儿和小草,“绿的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逼”字写出雨中小草怎样的特点?

生:将小草入目由被动化为主动,写出了雨中小草青绿的特点。

师:然后作者又把视线转移到了何处?

生:又把视线转移到人间,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用“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接着写行人,写农民,安宁、悠闲,带有浓烈的江南地方色彩;最后再写“在雨里静默着”的房屋,与傍晚的宁静气氛互相照应。这一段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写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展现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水墨春雨图。

4、迎春图:

师:迎春图,作者着力写什么?

生:着力写春早人勤。由“天上的风筝”引出地上迎春的孩子,进而带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欢腾的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

师:点出作者寓意的是哪句话?

生:“‘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师:前四幅画面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讲读第三部分:赞春

师:结尾三个比喻句,分别把春天比作什么?分别表现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

生:“刚落地的娃娃”——旺盛的生命力、充满生机,新;

“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各种新事物的到来,春天的美,生动活泼,美;

“健壮的青年”——充满力量,力。

师: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点明春天成长进程。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去”字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在盼春中到来,最后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三、拓展练习

仿照结尾三个比喻句,试着用其他比喻来赞美春天。

初一语文《春》教案2

一、设计指导思想

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教师不仅是课堂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促进者,也是学生的对话者。在课堂上,不仅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应当使用现代教学技术。在《春》一课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师组织、启发、鼓励、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进行愉快的课堂教学。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清新优美的特点。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理清文章思路。

②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重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

使学生学会审查自己的阅读成果、思维成果,提高阅读质量,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全面性、生动性。

3、情感目标:

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②增强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和信心,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用笔头将自己的阅读成果、思维成果清晰化,并总结阅读方法和思路。

五、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对散文已有一定的阅读和感悟能力,但用笔头将自己的阅读成果、思维成果清晰化,还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随机指导学生审查他们的阅读成果、思维成果,总结归纳阅读的方法和思路。

六.教法:

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成果展示法、交流讨论法、点拨法和读写结合法进行教学。

1.成果展示法

七年级学生阅读这样的散文应有一定的阅读体验,那么怎样使学生的思维成果变得清晰化呢?这就要求学生能用笔头展示出自己的阅读成果,这样才有利于抓住学生阅读思维中的弱点。

2、交流讨论法

每个学生的阅读体验是不同的,要让阅读成果显得更丰厚,还得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广泛地阅读交流,这样,学生的阅读思维空间才会显得更为广阔。

3、点拨法

学生的阅读能力毕竟有限,作为教师,应及时有效地进行点拨指导,以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更清晰,提高学生理解的准确性、全面性和深刻性,同时也能及时地总结出阅读方法和思路。

4、读写结合法:

新课程明确要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仿写题,以加深学生对描写景物方法的理解。

七、媒体选择

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约化。在《春》一课中,运用了Powerpoint技术,并将从网络上下载的视频、图片应用于课件中,使人身临春之中,体味春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提到春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春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春天的文章。(出示课题《春》)

2、了解作者(课件展示)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绿》等。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3.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①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理清文章思路。

②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写景的成功之处。

③团结合作,审查自己的阅读成果,提高阅读质量。

二、听读课文,扫清障碍,体会读法

1、你弄清下列字词了吗?完成学案一。

酝酿(yùn niàng)婉转(wǎn zhuǎn)应和(yìng hè)

薄烟(báo)黄晕(yùn)抖擞(sǒu)

2、归纳朗读技巧:

本课在朗读方面应用舒缓、轻快的声调来朗读,重点读出对春来临的喜悦之感,同时应注意重音处理,比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的“偷偷”和“钻”就应该处理为重音,这样可以表达出作者对春草长出的惊喜和喜爱之情。

3、指名几名同学读读自己喜欢的片断,注意运用朗读技巧。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1、思考讨论:文章围绕“春”写了哪几幅图景,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请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完成学案二。

3、展示阅读成果,共同交流修正。

4、师生共同归纳明确:

(一)盼春(1)(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2)总绘春天

(3)春草图

(二)绘春(2---7)(4)春花图

(5)春风图

(6)春雨图

(7)迎春图

(三)赞春(8---10)

四、品读课文,感悟美点

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同时也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请同学们品味本文的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品味,把你的想法在课本相应段落与句子旁边作上圈点批注。

1、我认为最佳的段落。

2、我认为最美的句子。

3、我认为最妙的修辞。

4、我认为最好的词语。

5、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

6、我认为最清晰的层次。

教师准备:

第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勾画大自然“刚睡醒的样子”,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山、水、太阳最能向人显示春天气息,作者选用“朗润”、“涨”和“红”,分别描绘山、水、太阳睡过一冬而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

第3段:春草图。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生机勃勃的特点;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第4段:春花图。首先,这一段写得很有层次:树上──花下──遍地;其次,这一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从“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儿相映衬;再次,巧用拟人、排比、比喻,写春花竞相开放。总之,画面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

第5段:春风图。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第6段:春雨图。引出春雨后,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接下来引导读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处:细密、闪烁、绵长,亲吻着“树叶儿”、“小草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这一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7段:迎春图。“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渐渐多了,实质是写屋外的人多了,因为春天来了。全段都用短句,读来富有节奏感,让人感到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五.学习习作

刚才我们的同学在语言的花园里尽情地耕耘着,品味着,品出了很多精美的词语,感受到了作者笔下优美的春天。那么,我想问问,朱自清先生把春天描绘得这么美,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呢?(讨论,回答。)

老师准备:

1、作者热爱春天,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

2、作者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春天描写得形象生动。

3、作者对春天的景物观察得特别细致,动用了多种感官,抓住了景物最主要的特点。

六.作业:相信你也能写!

(如若课堂时间不够,可随机调整为课外作业。)

仿照《春》的写法,在“夏”、“秋”、“冬”三个季节中任选一个季节进行某一类景物的片断描写,注意可以用到多种修辞手法,调动各种感官。

七、课外作业:

1、完成好片断仿写训练,并在课余时间交流。

2、背诵本文,进行语言积累。

3、课外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其它散文,感受其语言魅力。

初一语文《春》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描绘祖国春光那诗的抒情笔调和优美语言,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2、赏析“绘春”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学会观察、描绘、抒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体会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学习本文的语言艺术

四、教具准备:

幻灯片。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暖花开,大自然呈现出一派喜人的生机,在这充满生机的季节里,人也变得富有活力了,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的美文。

传授新课:

(一)主要写了什么?分几个部分来写?(指名答)

板书:盼春、绘春、赞春

(二)赏析第二部分

1、描绘了哪几幅图画?

2、指名读第二段,问:作者是怎样描绘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的?

3、师范读第三段,问:这一节写什么?(春草)哪些词语写出了春草的可爱?为什么要写人的活动?

4、女生齐读春花图。问:这一段抓住春花的哪些特点来写?

5、指名读春风图。

师:朱自清先生充分调动了自己的各种感官,把风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朱自清先生调动了哪一些感官?请你具体举例分析。(分组讨论)。

6、男生读“春雨图”。作者在写春雨时主要抓住什么来写?除了写雨外,这一段还写了人的活动,有什么作用?作者的写作顺序怎样?

7、齐读“迎春图”。人们是怎样迎接春天的?

师小结:刚才我们赏析了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观察全面细致,构思精巧,抓住景物特征,情景交融,语言生动优美,更深刻体会了本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三)赏析文章第三部分。

1、齐读。

2、问:本节共有几句话?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句,比喻,拟人)

(四)小结本文写作特色。(生讨论后归纳)

1、细致地观察,生动地描绘。

2、精巧的构思,严谨的结构。

3、优美的画面,生动的语言。

4、情景交融,诗情画意。

(五)课外拓展:

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是那机样绚丽多姿,生机勃勃,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家乡的景物,可选取其中一个方面(如花、草、雨等),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盼春:来了……近了

总绘:春回大地

春草:钻、嫩、绿

春绘春细绘春花:树上——树下

春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

春雨:雨形、雨景

迎春:出来、舒活

颂春:新、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