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的回声――《陕北民歌》

求学站 人气:3.16W

教学设计背景:

本课教学内容取材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欢腾的大西北》的第三个课题《黄土高坡鼓喧天》。我又对本课的教学资源进行了再挖掘和深加工。我感觉到学会《领唱秧歌》这首歌曲还不能完全感受到陕北民歌的特点,领会陕北民歌的真髓。所以我又选取了几首更有代表性的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东方红》等,让学生欣赏,体验,表现。

本课中,我力求把自己对陕北民歌的那份热爱传达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爱听爱唱陕北民歌。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是陕北民歌产生的基础。

教学目标:

一、通过带领学生欣赏陕北地区的衣着服饰,地域风光和陕北民歌,让学生了解陕北地区的地域特点,民俗风貌及特有的民间艺术。

二、学生通过欣赏陕北民歌,感受、体验陕北民歌的艺术特点,体验陕北民歌特有的风格和情感,激发学生热爱陕北和陕北民歌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欣赏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思考三个问题

1、片中那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片中的人物阿宝的衣着服饰有什么特点?

3、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听赏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了解陕北的风情、服饰特点。初步感受陕北民歌的奔放豪迈的气势。从而让学生了解陕北的腰鼓:在尘土飞扬中放肆的狂舞,折射出陕北人豪爽,粗犷的性格特点。陕北人的服饰特点:毛巾头上戴,皮袄板在外,腰扎红腰带。以及初步感受陕北民歌的粗犷激昂的旋律特点。

二、走进黄土高原,了解陕北民居――窑洞的特点

1、自身特点:冬暖夏凉,造价低廉,不占用耕地,不破坏地貌,向地下争取居住空间,音响效果好等。

2、艺术特点:洞门装饰精致的隔扇。花饰多样。

三、欣赏陕北的剪纸艺术,从而进一步了解陕北人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四、从陕北的`地域特点来了解陕北民歌的产生及特点。

自由疏散:教师演唱《圪梁梁》

即兴性:视频欣赏《黄河绝恋》片段

聆听欣赏陕北民歌,感受陕北民歌的特点。

1、特殊的地形地貌对陕北民歌的影响。

2、感受陕北民歌的旋律特点及其特殊的艺术感染力。

五、欣赏《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体会陕北民歌旋律所特有的苍凉、悲壮和有浓郁黄土气息的歌词的特点。

六、欣赏贺玉堂演唱的陕北民歌《庄稼汉》。

分析陕北民歌的歌词的艺术感染力和陕北民歌曲调的中优美而浓烈的情感。

这就是黄土地的回声。只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才能产生如此高远、奔放的民歌;只有土质贫瘠,气候恶劣的自然环境才能孕育出如此悲凉、激越的音乐。

七、演唱欣赏《东方红》

对比欣赏:自己演唱的《东方红》和聆听陕北版的《东方红》,体验陕北民歌带给我们的新感受。

1、学生演唱《东方红》,了解《东方红》来源于陕北民歌《白马调》。

2、欣赏陕北版的《东方红》

对比欣赏两种版本的《东方红》的区别,了解到陕北民歌的旋律更自由,情感更热烈,更真挚。

八、共同学习演唱陕北版的《东方红》

九、了解演唱更多的陕北民歌如《三十里铺》、《蓝花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

演唱陕北民歌中的名曲,激发学生热爱陕北民歌的情感。互动式进行。

十、小结

教学反思

陕北民歌是我的一个情结,上好这节课也一直是我的梦想。我希望把我对陕北民歌的热爱能够传达给我的学生。所以。我用心的准备了这节课。但是当我备课的过程中发现,讲陕北民歌的特点太难了。陕北民歌有两万多首。有信天游,道情,山曲,酸曲,二人台等等。学生不了解陕北,对陕北民歌了解的也很少。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发现,要想让学生认识陕北民歌,热爱陕北民歌就要让学生充分的了解陕北民歌的产生基础。这就需要了解陕北的地理特征,了解陕北的民间艺术,了解陕北人的性格特点民俗民风等。

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我设计了欣赏,感受,体验,表现几个环节。同时又给学生搭建了多维的立体的学习空间。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视觉感官,从而调动学生的热爱陕北民歌的情感。我认为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们对陕北民歌有了一定的了解,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喜欢上了陕北民歌。当然,本课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还可以把剪纸,学唱《东方红》等环节上的更透一些。